让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真实可见

时间:2024-10-11 17:50:02 来源:网友投稿

顾石红 冒顾熙

【摘   要】“可见的学习”理论要求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清晰可见。将其落实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可见的生长”。以《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句式仿说、正音明义、聚焦画面、情感分析、星级评价等策略,来实现“可见的学习”,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可见的学习;
真实性学习;
文言文教学

根据约翰·哈蒂的“可见的学习”理论,学习的“可见”首先指让学生的学对教师可见,确保教师明辨对学生学习产生显著作用的因素,还指教学要对学生可见,从而使学生学会成为自己的教师。其核心就是让“教”“学”更清晰。[1]84“可见的学习”促成了真实的学习,这一理论必须落实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强调自身作为引导者、示范者、评价者的角色,让教学向着“可见之境”迈进,以“可见的学习”促进学生“可见的生长”,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句式仿说:让育人行为可见

哈蒂指出,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好奇,相反,我们对知识沟非常敏感。[2]“可见的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确认知识沟并缩小知识沟。而这里的“知识”的内涵包括“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态度”。[3]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可见的学习”的成功标准之一和题中应有之义,应该贯穿语文学习尤其是语言训练的全过程。

【教学片段1】

师:群儿戏于庭,“庭”就是——

生:庭院的意思。

师:所以“在庭院里玩”就叫——

生:戏于庭。

师:那么,“在公园里玩”变成古文就是——

生:戏于园。

师:“在庭院里读书”就是——

生:读于庭。

师:(出示农夫耕田图)这幅图上,农夫——

生:耕于田。

师:同样的句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小朋友们真是学古文的高手啊!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初步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一般教师在教学“戏于庭”的过程中,都能引导学生从理解文字到迁移运用,让学生结合不同地点,尝试运用“戏于(   )”的句式,说出诸如“戏于林”“戏于园”“戏于校”之类的回答。这样的教学尽管注重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但是在无形中增加了“戏”这一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虽然儿童天生是喜欢游戏的,但是,除了游戏,他们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去学习、探究。认清这一点,在部分学生沉迷游戏的当下格外具有现实意义。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所以,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这一学习环节定位为既是语言学习与应用的环节,又是“塑造行为”的环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融入“读书”“耕作”(劳动)等行为,渗透育人理念。这样,学生的语用场景大大拓展,在缩小知识沟的过程中让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二、正音明义:让音义来源可见

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可见,就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做思考和比较,而不是以强迫的方式‘灌输知识” [4],使学生成为发现者,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教学片段2】

师:猜猜司马光姓什么。

生:姓司。

师:再猜猜!

生:姓司马。

师:猜对了,他的姓有些特殊,复姓“司马”。我们熟悉的诸葛亮、欧阳修等名字中也含有复姓。(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古代甲骨文的“司”,结合图片,谁能猜猜“司”的意思?

(学生猜)

师:对,“司”就是指用勺子喂饭。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所以“司”就有了掌管、负责的意思。[5]“司马”是负责什么的官职呢?

生:掌管马匹、军事。

师:负责开车的叫——

生:司机。

师:部队里负责发号施令的叫——

生:司令。

师:负责主持仪式的叫——

生:司仪。

“司马”一词即使到了高中教材,也只是被简单地注释为“官名”。为了让学生经历词义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从“司”的构形入手,带领学生探究“司”的本义,进而由“司”的“掌管”义,和“马”合成“司马”,形成“掌管马匹、军事”的词义。由此,学生对“司马”是官名,以及是何种官职都有了清晰的了解,并能“闻一知十”,掌握“司机”“司令”“司仪”等词的词义,实现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可见。

【教学片段3】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没水中”的“没”读成“méi”,大家觉得对不对?

生:不对。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读“méi”的话,“没水中”就是没有水的意思,小朋友就不会淹死,司马光也就没有必要把瓮砸破。

师:所以,这里该读——

生:读“mò”,淹没的意思。

师:看来,结合生活常识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就不会读错了。

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教师没有简单地告知结论,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或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辨,自主发现为什么“没”不读“méi”而读“mò”,在这一可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正确的读音,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生活情境确定多音字读音的方法。以后,他们遇到像《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的“多子折枝”的“折”的时候,就能迁移运用,在“zhé”和“shé”中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聚焦画面:让学以致用可见

哈蒂认为,为了让学生成为乐于接受挑战、有创造力和富有热忱的人,“教师可以设定具有适当挑战性的目标,然后构建情境帮助学生实现目标,从而做到有效备课”[1]8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则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为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可见”,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其进行深度阅读。

【教学片段4】

师:小朋友们,有一所学校要为少年司马光建一尊雕像。该选取这个故事中的哪个场景呢?带着这样的任务,我们先去读一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生:我觉得选择他砸瓮的那个场景做成雕像,最能体现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品格。

生:我也觉得应该用砸瓮的场景做雕像,因为看到这个场景,大家就会想知道他为什么要砸瓮,结果怎样。

师:是啊,小朋友落水遇险时,其他人都慌了、跑了,只有司马光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救出了小伙伴。他是多么镇定机智啊!你们可帮了这个学校一个大忙。

尽管《司马光》篇幅短小,但是文章却抓住一系列的动作,如“戏、登、跌、弃、持、击、迸”等,就像电影中的快镜头一样,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学生要完成“以哪一个场景设计雕像,最能体现司马光的精神”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就必须先读通全文,然后读懂内容,读出画面,最后加以比较。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学、深度学。

四、情感分析:让内在文法可见

很多学生的一个共同困惑是尽管学了不少课文,也读了不少课外书,可是习作还是不得其法。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文章“表现了什么”,而没有带领学生探究文章是“怎么表现”的。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自然难以提高。所以,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不仅明白书中说些什么,更须明白它对于那些‘什么是怎么说的。”基于此,在《司马光》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板贴语句的形式,梳理文本脉络。

【教学片段5】

1.群儿戏于庭。

师:孩子们在做游戏,心情怎么样?(课文板贴)

生:非常开心。

师:谁来读好这一句,读出孩子们的快乐?(学生读)从你的声音中,感觉你心里乐开了花。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正因为瓮开口小,所以掉在瓮里更危险。情况非常紧急,这一句应该怎么读?

生:很紧张,要读得快一些。

师:这句话在黑板上该怎么贴呢?

生:往下贴一点。

师:哎呀!真是太危险了!小朋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谁来读出紧张的感觉?

3.众皆弃去。

师:小朋友们是不管他了吗?

生:他们纷纷离开找人去了。

师:情况更紧急了,这句话应该摆在哪里?

生:要摆在更低的位置,因为大家都走了,情况更紧急了。

师:你来读一读。

4.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持、击、破”这三个连续动词该怎么读?(学生朗读语速加快)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这么重啊?

生:因为情况紧急,所以司马光用了很大的力气,砸瓮的速度也很快。

师:谁来做做动作读?(学生边做动作边读)真是一个大力士!这句话应该贴在哪里?

生:有人来救小孩了,心情好一点,应该往上贴一点。

师: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5.水迸,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大家心情怎样?

生:大家松了一口气,非常开心。

师:课文板贴该贴在哪里?

生:贴在最上面。

师:(完成图1)大家松了一口气,一起读——

都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要波澜起伏。这种写作方法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强化以及应用,这样学生在习作中才不会平铺直叙。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板贴课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章中情感线的起伏变化,使隐藏在文字中的“一波三折”可见,同时借助朗读对这种情感变化予以强化。有了这种写法的启蒙,结合今后阅读教学中的不断深化,学生在之后的写作构思过程中,也会试着画一画情节或情感变化曲线,进而通过调整,设置必要的冲突、转折,让习作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五、星级评价:让素养生长可见

哈蒂指出,学生希望得到反馈,是因为及时的反馈会帮助他们前进。因此,教师除了非常清楚地告诉学生学习什么,还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是否达成所期望的学习目标。好的反馈,既能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结果,让学生的学习可见、学习的进步可见。

【教学片段6】

师:小朋友们,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出示五幅画,让学生分别说对应的古文)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呢?

生:我们可以想象故事中有谁,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师:我来采访你们。(指名学生回答)你就是那个掉到瓮里的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师:你是那些跑了的孩子中的一个,是怎么想的?你会说什么?(学生回答)

师:再采访一下“司马光”。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不走?(学生回答)

师:好!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看图讲讲整个故事,先自己试一试。(出示评价标准:声音响亮,得一颗星;
内容完整,得一颗星;
讲解生动,得一颗星。)

【教学片段7】

师:谁来读一读“司、庭”?看这两个字的结构,一个是右上包围,一个是左上包围。我们在二年级学过半包围结构的字,还记得书写的注意点吗?

(教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右上包围里靠上,左上包围里面宽。学生描红临写后,教师出示自评标准:正确,得一颗星;
端正,得一颗星;
整洁,得一颗星。)

在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将学习的成功标准清楚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我要到哪里去”。学生讲完故事后,通过对照成功标准,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标准,以反馈为依托,不断促使学生向着目标前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了看得见的生长。

参考文献:

[1]石修银.基于“可见的学习”理论的语文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8).

[2]哈蒂,耶茨.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M].彭正梅,邓莉,伍绍杨,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5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

[4]李欧梵.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M].北京:中华书局,2017:1-3.

[5]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45-146.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课外语文·下(2016年10期)2016-12-07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3期)2016-12-06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程·中学(2016年9期)2016-12-01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11期)2016-12-01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9期)2016-11-23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9期)2016-10-08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9期)2016-10-08

推荐访问:语文 真实 学习

版权所有:天豪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豪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豪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36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