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干部担使命当有“荼蘼精神 党员使命担什么对照先进差什么,供大家参考。
党员干部担使命当有 “ 荼蘼精神 ”
荼蘼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当它开放时就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宋代苏轼曾在诗中赞美道,“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荼蘼为春天增色添彩、怒放艳姿,却默默无闻、甘守寂寞。党员干部履职责、担使命是由党性意识和宗旨理念所决定的,因而也须汲取“荼蘼精神”,多些不计得失、多些作风本色,永葆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情怀和精神底蕴。
“荼蘼精神”是求功不求名、为公不为私的宽广胸襟和坚韧品格。如时代楷模张富清,尽管战争年代因骁勇善战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然保持淡然谦卑、质朴敦厚,用一生践行忠诚、砥砺清贫、深藏功名、扎根基层。足见,涵养“荼蘼精神”才能确保时刻秉持清醒、铭记“你是谁、为了谁”,笃定理想信仰、看破权利私欲,做到党员干部一辈子担当使命,不至于行差就错、脱离合格轨道。
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少部分党员干部囿于缺乏“荼蘼精神”,常浮躁不安、罹患危机。比如,有的干了一点事、出了一份力,就巴不得组织看见、群众知晓,于是邀功请赏、忘乎所以、松劲歇脚;再有的喜欢“挑活干”、拈轻怕重,能出风头、攒口碑、成效快的抢着干,要打基础、多琢磨、利长远的不想干;还有的爱拿过去“辉煌史”说事,“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萎靡不振、意志退化,以致不能站好最后一班岗、守好最后一站船。凡此种种,汲汲于名利地位,难以坐住冷板凳、潜沉打磨,更难豁得出去持之以恒守初心、担使命。
魏晋时期,胡质、胡威父子被当世人敬仰。一日,晋武帝问胡威,“你两父子皆为官清正,但比较之下,谁更胜一筹?”胡威直言不讳回答道,“我不如父亲”。晋武帝再问,“为何如此说”。胡威对曰,“我父亲清廉刚正,却不想让他人知晓;而我做了些事,唯恐别人不知道”。俗话说,“为善欲人知,已不是真善”。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办事解困是公仆角色的分内天职,假使一心想用政绩捞非分好处,把成就当作与组织讨价还价的筹码,显然违背纯洁纯粹的原则,也堕入崇尚精致利己的个人主义。
一时入党、一生干事。对得起党员特殊身份,永不辜负领导和群众期许,就别忘“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的道理。要知道,舞台更大、职级更高,只是意味着责任越大、要求越严;而不能将初始的政绩资本作为揽大权、谋大利的敲门砖。《旧唐书》叙述,贞观年间岑文本封为宰相后,回家踌躇难安。母亲问其缘由,方才吐露心声,“我无功于朝廷,竟有此殊荣,何况位高责重,因而黯然忧虑”。于党员干部而言,不管在哪个岗位、任何时候,全心全意干实事、创实业,才是有信念、讲规矩、真老实的品格彰显。
新时代长征路上,作风建设也须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若想每时每刻担好使命、扛住责任,不能缺少“荼蘼精神”,孕养一颗公仆之心、平常之心、坦荡之心、赤诚之心,恒定坚守“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炫于五色之惑”,以宁静致远的沉稳、淡泊名利的超脱,持久筑牢政治定力、思想定力、纪律定力、意志定力。
推荐访问:党员使命担什么对照先进差什么 党员干部 使命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