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小抄「完整版」-电大《儿童心理学》作业1-5参考答案小抄

时间:2022-03-22 14:04:35 来源:网友投稿

电大《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小抄 (一)概念题 1、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定期、直接地观察某个群体中儿童的交往行为,记录他们相互交往的频次,并据此画出这个群体的社会结构图。

2、 社会测量法 社会测量法是用问卷或访谈的方法,要求群体中的每一个儿童都对群体中其他儿童的喜欢程度做出评价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同伴提名法和同伴评定法。

3、情绪理解 是指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4时序研究: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研究,以更好的研究心理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5、气质: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对许多人而言,气质这个词隐含着行为的个别差异的生物基础,这个基础是会遗传且稳定的。

6、反射法: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装置,包括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觅食反射、瞳孔反射等。如果某个刺激就引出相应的无条件反射行为,这说明婴儿能感觉到该刺激,否则就很难判断。

7.胚胎期:胚胎期也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是从怀孕后的第三周开始,一直到怀孕后的第八周结束。

8、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儿童头几年动作发展的进程和身体及神经系统发展一样遵循头尾原则,即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

9、髓鞘化:髓鞘化就是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发展。

10、图式: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11、客体永久性: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当物体不在眼前或通过其他感官不能察觉时,仍然是存在着的,这时他们才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3、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14、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二)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 1.在出生时存在,后来消失,并能作为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的一种原始反射是(   A)。

A 巴宾斯基反射  B 摩罗反射   C 手掌抓握反射  D 行走发射 2.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C  )。

A 10—15分钟  B 8—10分钟   C 5—8分钟  D 15—20分钟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语言的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语言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一般而言,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对语言刺激最为敏感的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错过了这个时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基尼语言的发展说明了语言敏感期的存在。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适当的环境刺激。环境和学习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模仿和强化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语言发展还受认知发展、信息处理策略的影响。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1、2岁的婴幼儿心理表征能力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日渐成熟,这些都是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语法的获得和运用的关键因素。

2.婴儿早期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婴儿记忆的早期迹象表现于他们对刺激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中。

当婴儿已习得了某个刺激时,他们就不再注意这个刺激(习惯化);
而当新刺激出现时,婴儿会将新刺激与已习得的刺激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相匹配,注意则会再度出现。

婴儿的记忆能力还表现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中。如见到妈妈或听到妈妈的声音,3个月的宝宝就开始做吸吮动作,这说明他记住了妈妈的样子和声音。

记忆的发展还表现在儿童的模仿行为中。婴幼儿有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出生不到七天的新生儿就已经能够模仿成人的许多面部表情,如吐舌头、张嘴闭嘴。

3、 学前儿童发展的领域有哪些? 答: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三个领域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交迭、相互影响的。新的运动能力,如手的动作、坐立、爬行和走路(身体领域),有助于婴儿了解周围环境(认知领域)。当婴儿思考和行为能力更强时,成人就通过游戏、语言和愉快的表情表达来刺激婴儿达到新的成功(情绪和社会性领域)。

4、简述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答: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心理现象的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不同。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有三个:1.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2.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3.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5、胎儿发育的三个阶段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要经历270天左右,其间,受精卵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6、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选择性育种与家谱研究)
选择性育种和家谱研究,是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

选择性育种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选择性培育有特殊特质的动物,来回答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特质的个体差异。一个有名的选择性育种的实验是屈赖恩所进行的,他试图证明老鼠走迷宫的能力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特质。

家谱研究: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行为遗传学者通常使用家谱研究的方法。在典型的家族研究中,将同一家庭中的每个人加以比较,分析他们在一或多个行为特质上的相似程度。如果某一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则血缘关系的近、疏会决定家庭成员间在这一特征上的相似性。

家谱研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双胞胎研究和收养研究。

7、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8、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一)反射法 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装置,包括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觅食反射、瞳孔反射等。如果某个刺激就引出相应的无条件反射行为,这说明婴儿能感觉到该刺激,否则就很难判断。

(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的身体可能又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最近有一些研究者利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方法发现,婴儿若能长时间地注意与前一刺激类似的对象,这些婴儿在后几年的智商测定中得分也较高。这一发现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研究人员试图利用这种方法增加IQ的可预测性。

(三)视觉偏好法 所谓视觉偏好法是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范茨同时给婴儿出示两个图案,测量婴儿注视每个图案的时间。结果发现,婴儿喜欢中等复杂水平的某一类图案。

(四)诱发电位测量法 这种方法是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然后测量记录婴儿脑电波的变化,确定他们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情况。测量时,需要在婴儿头上插上数个微电极。如要测量由视觉引起的脑电波的变化,就将其插在枕叶区;
如要测量由听觉引起的脑电波的变化,就将其插在顶叶区。如果婴儿能觉察到刺激,其脑电波的形状将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表现出诱发电位。

(五)高振幅吮吸 所谓高振幅吮吸法,就是研究者让婴儿吮吸一个里面镶有电路的特殊奶嘴,通过婴儿的吮吸动作,观察他们对被感知环境的反应。通过婴儿的吮吸动作,观察他们对被感知环境的反应。当婴儿对某刺激有兴趣时,他们的吮吸频率就会增加;
兴趣消失,则吮吸频率和强度恢复到基本值状态。通过记录孩子吮吸频率的变化,我们能了解孩子对哪些刺激更有兴趣。对于测量婴儿的感知觉能力发展水平来说,高振幅吮吸法无疑是更加巧妙且应用范围更广的一种方法。

反射法、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视觉偏好法、诱发电位测量法、高振幅吮吸 9、“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含义及其应用: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的身体可能又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最近有一些研究者利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方法发现,婴儿若能长时间地注意与前一刺激类似的对象,这些婴儿在后几年的智商测定中得分也较高。这一发现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研究人员试图利用这种方法增加IQ的可预测性。

10、社会性参照的概念与作用:7-10个月的婴儿通过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表情,监控他人(比如:父母)对于不确定情境的情绪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社会性参照的能力随婴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参照的对象也从父母发展到其他人身上。如在一岁左右,当婴儿面对一件陌生的玩具时,如果在一旁的陌生人微笑着,婴儿更可能去靠近玩具并拿玩具来玩;
但是,如果陌生人面带惊恐的表情,那么,婴儿很可能不会靠近陌生玩具。社会性参照使婴儿将自己与他人对事件的评估进行比较,帮助婴儿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感受、想法。

11、幼儿动作发展的遵循的原则:动作发展的过程也同样遵循头尾原则,头、颈、上端的动作先于腿和下端的发展。同时,动作发展也遵循远近原则,躯干和肩膀的动作发展先于手和手指的动作发展。

12.请简述幼儿的思维特征,并对其中的某一特征进行举例说明。

 答:幼儿的思维特征有三个:自我中心性、泛灵论和直觉思维。

13.请简述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答:游戏中,儿童与同伴建立了最初的人际关系。游戏促进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儿童有机会学习和表现、检验自己的社会问题解决的技能;
游戏有助于儿童学习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消极情绪;
游戏有助如儿童学习对诸如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的控制。

14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对人的气质、性格产生影响;
遗传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遗传通过与环境互动影响和决定着行为的结果。

15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气质这一个体差异具有生物学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并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行为遗传学家用双生子研究范式,找到气质受遗传影响的证据。尽管多数气质特征的遗传系数在整个婴儿期和学龄前期都只是处于中等水平,但仍有许多重要的气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影响。

气质的遗传程度只是中等,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环境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气质。最近有研究显示,与兄弟姐妹共享的家庭环境,对气质的积极特征(如微笑/社交性)影响最为显著,而这些共享环境对儿童的活动水平和气质的某些消极特征影响非常小,原因在于,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兄弟姐妹,在这些气质方面不具有相似性。真正对气质的消极成分产生影响的,其实正是非共享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最终造成了个体间气质的差异。如果父母在早期注意到孩子们之间行为有差异,并调整对他们的养育方式的话,非共享环境因素便很容易形成。

气质并不是决定孩子日后人格的唯一因素。气质特征也会受个人生活经验的影响,尤其会受照顾者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影响。不过,早期人际关系的特征同样受到孩子独特的性情影响。也就是说,父母会因为孩子先天的不同气质特征,而用不同的方式照顾和对待孩子。由此可见,即便父母有心要对每个孩子完全公平,但还是会在不一样的情绪环境中养育每个孩子,因为孩子各自的气质已经使亲子关系各不相同了。

16、早期动作发展的心理学意义 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是人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动作技能的发展必然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和认知发展影响两方面看。

当婴儿能够爬行或行走以后,他们探索周围环境的热情变得日益高涨起来。父母此时会发现家里似乎成了一个战场:杂乱的书籍、衣橱周围满地的衣服,父母需要为他做一些防护措施,需要给他一些约束,这时婴儿与父母之间会产生一些冲突和意志较量。但总的来说,婴儿动作的发展,是父母乐于见到的,因此父母和婴儿之间由于动作技能的进步而出现良好的社会互动成为可能。动作的熟练也使婴儿更有自信离开照料者去尝试新刺激,而一旦感觉不安全时,又能迅速回到照料者身边。

各种主要动作的获得也能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研究表明,与不动的同龄婴儿相比,爬行或在人帮助下移动的婴儿更能发现藏起来的物品。爬行和行走还能促进婴儿空间定向能力的发展和深度知觉的发展,使他们的爬行和行走更有效和安全。

因此,动作发展对婴儿其他领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再次说明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

17、促进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 动作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对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的个体来说,动作发展极为重要。

皮亚杰就以“感知运动阶段”来称呼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初阶段。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动作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身体发展,还有助于儿童建立自尊和自信。动作发展使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取丰富的经验,感知觉更加精确,同时,又促进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这些发展又使儿童的动作技能更加熟练。

运动是实现动作发展的基本途径。儿童渴望运动,运动是儿童的基本需要。儿童是把自己的动作发展作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自然发展的。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游戏时间,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运动。根据他们的天性给他们提供各种自然安全的环境和器具,让他们去操作、玩耍各种物体,进行各种运动。游戏和户外活动是最佳的动作技能练习方式,要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跑跑跳跳,如跳房子、双足跳、单足跳、踢球、拍球等等。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而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和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 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同时,游戏也离不开运动(动作)。在自然的游戏和户外环境下,幼儿的不正式的练习可以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知运动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和运动协调能力。同样,小动作的发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比如倒果汁、穿衣、搭积木、握笔写画、插片、折纸、剪贴等,都能使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父母或教师批评孩子在运动或动作上的表现,那么就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阻碍孩子动作的发展。此外,父母或教师教孩子一些特殊的动作技能,或是强硬地纠正孩子做“正确”的动作,或是对运动持输赢的态度而不是享受乐趣的态度,这些也可能会挫伤孩子运动的积极性,失去对运动的渴望,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社会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目前社会上过分强调儿童的符号能力及训练,反而忽视了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对婴幼儿来说,把抽象符号系统的训练放在过分强调的位置是非常不利的。儿童早期正处于感觉运动阶段,而符号能力训练则以所谓早期智力开发的名义削减了儿童获得感性经验和发展感觉的机会,也就阻碍了儿童正常的动作发展。

18、依恋的概念及鲍尔贝的婴儿依恋行为的发展阶段: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是婴儿与照料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根据鲍尔贝(Bowlby,1969)的理论,依恋行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前依恋期(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第三阶段(6个月-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的照顾者接近的阶段。

第四个阶段(18个月-2岁后):交互关系形成阶段。

19、依恋的测量(陌生人情境测量法的概念及操着流程):陌生人情境测试法,它是一种标准化的方法,能够检验婴儿与母亲建立的依恋类型。

标准化程序:包括情景介绍,具体操作细节等。具体情境包括以下片段:①母亲和婴儿在房间里,婴儿自由玩耍或探索3分钟;
②陌生人进来,站在那儿1分钟,和母亲说话1分钟,蹲到地板上和婴儿玩1分钟;
③母亲离开,陌生人和婴儿玩,然后找机会离开,共3分钟;
④母亲返回,陌生人趁机离开,母亲安慰婴儿,然后坐在旁边3分钟;
⑤母亲离开,婴儿独自待3分钟;
⑥陌生人进来,试着安慰婴儿,然后找机会离开,共3分钟;
⑦母亲返回,陌生人悄悄离开,母亲安慰孩子,坐下(片段结束,共20分钟)。这些情境模拟了自然情景中有玩具时母亲与婴儿的互动(观察婴儿是否将照料者当作探索的安全基地);
暂时和母亲分离,陌生人进入(这往往让婴儿感到不安);
与母亲重聚(关注不安的婴儿是否会从照料者那里获得安慰,重新开始玩耍)。通过对婴儿在这些场景中的反应,可以将他们的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安全型依恋:对母亲信任、依恋,能接受母亲的安慰。

②抗拒型依恋:既依恋母亲,又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和怀疑。

③回避型依恋:对这类婴儿来说母亲在不在无所谓。实际上这类婴儿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无依恋的儿童”。

④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重逢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行为反应。

20、儿童的同伴关系分类, 可以将儿童分为五类:
一是受欢迎的儿童:受到同伴正向提名较多的孩子。他们具有较高的、积极的社会技能,一般比较友好、合作、有自己的观点。

二是被拒斥的儿童:受到同伴负向提名较多的孩子。他们表现出较多的消极社会行为,可能有一定的攻击性,也可能比较退缩,对人有敌意、冲动、不合作。这些孩子在班级里,可能是喜欢欺负人的孩子,也可能是被欺负的对象。

三是矛盾的儿童,又称为有争议的儿童:他们的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都较多。他们可能有一些积极的品质,如助人、合作、有某些特长,但也有一些消极的品质,如攻击、冲动等。这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有较大的改变。

四是被忽视的儿童,他们是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都很少的孩子。他们很少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可能比较害羞,亦可能喜欢独自游戏。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些孩子需要朋友,他们能很快投入到其他孩子的活动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五是一般的儿童,在幼儿园,以上四种类型的孩子大约占2/3,其余1/3的孩子属于一般的儿童。

(四)论述分析题(共1题 16分)
1.朵朵是一个困难型气质的幼儿,他容易焦虑、紧张,对新的生活常规(如4岁了,需要一个人睡在自己的房间了)难以适应;
他的父母在要求他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能保持镇定、平静,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允许孩子放慢脚步、慢慢适应新的生活常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就不再那么暴躁、焦虑、拒绝和适应不良了。试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的“拟合模型”说明这个案例。

答: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是人格发展的基础。这种差异影响了父母或其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制约了父母对儿童作用的效果。所以,托马斯等人认为,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他们提出“拟合模型”,用来解释气质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为有利的结果。所谓“拟合模型”就是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只有抚养方式与孩子的气质拟合良好,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许多困难型气质的婴儿,接受了父母亲耐心而敏感的照料,当他们进入童年期或青春期时,已经不再表现为困难型气质了。(6分)
但是对父母而言,面对一个过度活跃、情绪多变又不听话的儿童,要真正保持镇定、耐心和敏感,确实不容易。许多父母在教养困难型气质的儿童时也会变得易怒、不耐烦,要求苛刻、还可能采取惩罚的管教措施。但是,这样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与困难型儿童的气质类型并不拟合,于是,孩子变得更焦虑、紧张,对父母的惩罚措施也更抵抗。事实表明,如果父母在教养时总是不耐烦、生气、要求苛刻、采取惩罚手段,那么,困难型气质的儿童在日后往往会继续保持困难型气质的特点,并出现行为问题。

拟合模型告诉我们,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父母既不能总是表扬孩子的优点,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的过错。无论孩子是哪一种气质类型,父母都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接受、认可的家庭氛围,和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抚养环境,以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优势领域。

2.每个人都需要有朋友,儿童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同伴关系,还需要亲密的友谊关系。朋友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试分析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儿童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同伴关系,还需要亲密的友谊关系。朋友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朋友是社会能力的促进者。

有一个擅于交际的朋友,可以协助不受欢迎或不善交往的儿童改善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研究者发现,如果一个被拒绝的儿童,想要加入到一个正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同伴团体中,如果他有一个朋友已经在这个游戏团体中、或者他的朋友也想要加入到这个游戏团体中时,他们成功地进入游戏的可能性就更大。再者,那些有亲密朋友的被拒绝儿童,比那些没有朋友的被拒绝者拥有更为成熟的社会互动技巧和游戏行为。研究者认为,有彼此互助的亲密朋友,可协助那些不受欢迎的儿童成功地与同伴接触,并帮助他们获得更为适宜的社会技能,进而改善这些孩子的社会地位(如同伴接受性)。

(二)朋友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

有朋友在场时,儿童就更可能对新奇环境做出建设性的反应。友谊能给幼儿提供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能使儿童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更勇敢,而且也会让孩子们感到,任何压力(如适应父母离婚或父母的拒绝,或者被同伴嘲弄)都是可以承担的。朋友是安全感及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友谊的这种角色愈来愈重要了。

(三)友谊促进角色采择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即使是幼儿,他们也能意识到,友谊是一种值得保护的、能带来快乐的、积极的人际关系。因此,儿童在与这些有友谊关系的友伴互动时,就更愿意去尝试解决他们之间的任何冲突或问题。当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时,双方都会更努力地去解释他们各自的观点,分析冲突的原因,并试图解决冲突。因为如果冲突无法解决,就可能会失去珍贵的朋友关系,友谊关系为朋友间冲突的解决提供了动力。这是一般的同伴互动所没有的。因此,朋友间的意见不和,会促进儿童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

(四)友谊促进建立、维持亲密关系能力的发展。

虽然所有年龄的亲密友谊都是一种互惠的关系,但是其亲密性及相互性从儿童中期到青年期才开始逐渐增强。幼儿最初建立的亲密关系是与父母的依恋关系;
进入幼儿园,幼儿开始与其他幼儿接触并逐渐建立了最初的友谊,这种友谊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强烈并指向于同性同伴;
童年期的这种同性同伴间的强烈而亲密的关系,是成人亲密关系的预演:在成人之间稳定的爱的关系中所需的人际敏锐度和相互的承诺,可能在儿童的友谊中不断预演而日趋成熟。

3.案例:14个月时,豆豆会当着很多大人和小孩的面,跟着“小螺号”的调子开心地边唱边跳,可是24个月时,他跳了几步就会停下,并且用手遮住脸。为什么毛毛的行为会有如此的改变?  答:分析:
(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4、 案例:3月份刚刚插班进入你们小(1)班的涛涛,每天还没进幼儿园就开始哭,好容易被他爸爸安抚下来,可是一进班级见到你就又开始哭,两周以后,他仍然不太适应,他不喜欢你抚摸他的头,有小朋友靠近他,他也会很警觉,不愿意参与你组织的集体活动。请用我们讨论过的有关气质的知识,来解释这个孩子的情况。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他适应? 分析:
  (1)气质的定义,涛涛的气质可能是退缩的、适应慢的、反应阈限低的(敏感的)  (2)气质与教养行为的适配性原则(耐心、不催促、接受、关爱、放慢速度等)。

5、 亲子关系对于家庭的改变 婴儿进入家庭后,家庭发生了意义深远的改变。母亲需要进行产后恢复并且调节身体中大量荷尔蒙的转移。如果母亲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那么母亲的能量可能基本上都消耗在这上面了。在母亲的恢复期内,父亲所要做的事就是支持母亲。这时的新生儿有着很多需求,这也使他们更多地受到母亲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似乎成了被忽视的人,这让他们感到很不适应。

婴儿在任何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渴了、饿了、身体不舒服了等等都会及时地“告诉”父母。而且,婴儿的作息时间表并不像成人那样规律,这就使整个家庭的作息时间表变得不确定。

(一)家庭体系的改变 家庭中这个小生命的出现,使家里又多了额外的经济负担,父母要对其进行持续的照顾,而夫妻间的性生活也变得更保守了。

然而,对于许多第一次生育的父母而言,孩子降生并没有使婚姻产生多大的变化,令人满意的婚姻会继续保持这种快乐的状态。相反,本来就不圆满的婚姻常常在孩子降生后变得更加不幸。

如果父亲和母亲在照顾婴儿的分工上有显著的不同,分娩之后婚姻满意度就会极度下降,这对亲子关系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相反,如果父母亲能共同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他们的婚姻就会变得更加快乐,对婴儿也会更加敏感。

80年代的学者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诞生对母亲的影响上,很少有学者研究孩子诞生对于父亲的影响。事实上,当男性成为父亲后,意味着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进行重新构造,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衡现象。研究发现,由于孩子的出生,丈夫对婚姻的满意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分析其原因,研究者认为主要有:由于对新生儿的养育、护理而造成的身体的紧张;
丈夫经济责任的增大;
对于新的家庭情绪上的要求;
成为父亲后的各种限制;
以及丈夫角色作用的重新定位等。

怎样才能缓解或者消除孩子对于父亲的消极影响呢?研究显示,如果推迟做父母的年龄,等到将近30或30岁以上时再要孩子,可以使这种亲子关系的过渡变得更容易些。在这之前,夫妻可以追求他们的职业目标、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在心理上准备好要为人父母。如果能做到这些,男性对做父亲就会有更大的热情,并且因此更愿意与母亲一起照顾孩子,这也给孩子及母亲带来安全感。

在贯彻了二十几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我国的生育政策有所改变,今后,双子女家庭可能会越来越多,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则要求父亲在养育方面要起更加积极的作用。当母亲刚刚分娩出第二个孩子,正处于恢复期时,父亲既要照顾第一个孩子,同时又要承担照顾新生儿的责任。这时,夫妻之间的分工就不再如从前了。对生育两个孩子的家庭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在对孩子抚养很好的家庭中,父亲起着与日俱增的重要作用。就像一个父亲所说的:“拥有一个孩子使我的妻子变为母亲,而拥有两个孩子使我成为一个父亲。” 对于母亲来说,由于有了经验,照顾第二个孩子要比照顾第一个孩子容易得多,这样,她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协调与丈夫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正是由于她们的调节,使父亲更重视为人父的角色了。而且,家庭、朋友、配偶的支持与鼓励对于减少父亲的压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夫妻双方除了要进行自我调整外,还要帮助他们的第一个子女进行调整适应。在学前时期,这个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取代,并且表现出嫉妒与生气。

(二)应对改变的措施。

如果夫妻能够互相体谅并支持对方的需求,那么由婴儿出生导致的压力还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孩子一直很依赖于他们的父母,这些父母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可能会投入到对孩子的照顾中,但是,父母们不应该因此就放弃享受生活的其它方面,他们仍可以像以前一样生活。

儿童心理学作业1 (第1-2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把这些资料出版,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

顺应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

9、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答:研究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答:中世纪以前,人们多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期。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的原则;
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最有影响力的是婴儿传记的作者达尔文。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答:(1)儿童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
(3)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4)儿童具有主体性;

(5)儿童本质是积极的;

(6)幼儿才能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答: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三、论述分析题 1、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监督孩子。请分析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

答:这位母亲是遗传决定论者,认为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由基因决定;
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是辅助性的。因此这位母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并不强迫和监督孩子。

2、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5岁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 答:(1)观察法、临床法和个案研究法较为适用。

(2)因为观察法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可借助自己的感官,也可借助于仪器设备(如摄像机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
临床法与访谈法相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并用;
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此外,其他方法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心理物理法等。

3、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答:(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埃里克森更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

(2)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华生,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
斯金纳,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
班杜拉,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3)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4)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以发生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心理认知发展理论,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信息加工理论,维果斯基。

(5)社会生态系统论,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

儿童心理学作业2 (第3-4章)
一、概念题 1、气质: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2、人格: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阿普加量表:由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4、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

5、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二、简答题 1、简述遗传力及其研究方法。

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略。

2、简述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分娩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270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分娩是指胎儿、胎盘与其他器官从孕妇身上分离、排出的过程,通常要经过三个明显的阶段:宫颈扩张与收缩、胎儿娩出、胎盘娩出。分娩过程中可能的并发症有缺氧、早产、足月低体重儿。

3、简述新生儿的反射。

新生儿的反射包括生存反射如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和原始反射如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眨眼反射能在强光下保护婴儿的眼睛;
吸吮反射可以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等。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而许多原始反射对婴儿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们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

4、简述神经元的分化、突触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的含义。

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分化。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突触”。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5、简述各脑区的成熟顺序、大脑偏侧化与用手偏好的形成。

(1)各脑区的成熟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即从枕叶、颞叶开始到顶叶,最后成熟的是额叶。(2)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大脑右半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左侧。(3)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用手偏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经验对用手偏好有很深的影响。用手偏好也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6、简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遵循的原则和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1)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头尾原则。在婴儿期,头部和胸部一直都保持着发育优势,躯干和腿的发育也逐渐赶上,躯干在第一年里生长最快。1岁后到青春期,腿的生长最为迅速。躯干将在青春发育期再次成为发展最快的身体部位。儿童在向上生长的同时,也按照近远原则向外生长。先是胸腔和内部器官,然后是胳膊和腿,最后是手和脚。(2)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淋巴系统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

7、简述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1)遗传和激素: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身高就是一种具有较强遗传倾向的特质。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2)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3)营养: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儿童身体发展必不可少的营养。(4)疾病:对于营养充足的儿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他们的身体发展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儿童一般会出现补偿性生长的现象。如果儿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长的消极影响将可能是永久性的,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对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而不可逆的。(5)受伤: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儿童受伤发生于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儿童受伤的因素。(6)情感: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那些承受太多压力、获得太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可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龄人。“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关爱和敏感细致的照顾也是身体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

8、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1)涂写。两岁左右的儿童,写字和涂鸦是分不出来的。(2)模仿和临摹。当他们逐渐发现周围的印刷字时,就可能会模仿写这种文字。到5岁时,大多数幼儿仍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运笔能力差。(3)流畅书写。6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够控制笔,以正确的笔顺、姿势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

9、简述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个别差异。

(1)儿童头几年动作发展的进程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即由上至下——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
有近及远——近躯干的肢体动作先发展,远离躯干的手、腿等后发展,即头、躯干、手臂的动作发展先于双手和手指的发展。(2)儿童早期动作技能的掌握与生理成熟有关,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但是由于遗传、环境、营养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动作发展上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动作发展早晚与早期运动经验有关。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还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示范,也是影响儿童动作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分析论述题 1、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

(1)被动的互动: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2)唤起性的互动: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与闷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

(3)主动性的互动:是指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境因素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儿童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能适应、能胜任的环境,这也使在相同的环境中的儿童,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微社会环境,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例如,有社交倾向的儿童,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来或到朋友家去,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于是,喜欢社交的孩子,社会交往机会更多,社交能力更强了。

2、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请问影响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1)畸形因子。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物,以及烟、酒精和一些辐射、化学污染。(2)母亲的其他因素。1)母亲的疾病。疾病会改变母亲的生理状况,恶化胎儿生长的生理环境。2)母亲的营养。营养良好的母亲在整个怀孕期内,健康状况比营养不良的母亲好,她们贫血、流产、早产等的机会也会更小,胎儿发育更好,出生的孩子也更健康。3)母亲的情绪压力。尽管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母亲的情绪状态还是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3、9月份年轻的芳芳老师刚刚接手一个“全托”的小班。她应该怎样安排孩子中午的午睡和晚上的睡眠?请你给她一些建议。

小班幼儿一般是3-4岁,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是11-12个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老师每天中午要安排幼儿睡上1-2个小时,午睡能够使他们精神饱满,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一天中剩余的时光。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可以引导他们选择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书、串珠子等,使孩子的大脑皮层逐渐进入抑制状态。卧室环境要保持安静,温度适宜,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安定幼儿的睡眠情绪,使幼儿较快入睡。此外,在幼儿快要醒来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也有助于防止幼儿突然醒来而引起的不快或惊吓。对于实在不想午睡的孩子,也不必勉强,可以允许他们躺一会儿,或在非睡眠区域安静地玩。晚上的睡眠时间可以从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7点。至于晚上的睡眠,上述方法也适用。另外,建议老师在孩子上床睡觉前安排一些睡眠“仪式”,让孩子睡觉前经常有顺序地经历一些相同活动,孩子就会知道“该是睡觉的时间了”。另外,睡前千万不要让孩子情绪激动(如太过兴奋、放声大笑),否则孩子就很难安然入睡了。

4、贝贝的妈妈想促进她3周岁的儿子的动作能力的发展,而有人建议她让孩子背三字经。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请结合你学习“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发表你的看法和建议。

对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的个体来说,动作发展极为重要。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途径有:
(1)运动是实现动作发展的基本途径。成人要多为孩子提供运动的机会。游戏和户外活动是最佳的动作技能练习方式,要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跑跑跳跳,如跳房子、双足跳、单足跳、踢球、拍球等等。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和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在游戏和户外环境中,幼儿非不正式的练习可以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知运动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和运动协调能力。同样,精细动作的发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比如倒果汁、吃饭、穿衣、搭积木、握笔写画、折纸等,都能使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2)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父母或教师批评、挑剔孩子在运动或动作上的表现,那么就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阻碍孩子动作的发展。如果父母或教师机械地教孩子一些特殊的动作技能(如单脚跳),或是强硬地纠正孩子的“错误”动作,或是在运动中强调输赢而非享受运动的乐趣,就可能会挫伤孩子运动的积极性,使孩子失去对运动的渴望,结果事与愿违。

(3)社会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目前社会上过分强调儿童的符号能力及训练,反而忽视了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对婴、幼儿来说,过分强调符号系统的训练,如:此时让孩子背三字经,既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而且可能也是徒劳的。

儿童心理学作业3 (第5-6章)
一、概念题 1、视觉偏好法: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吉布森等人精心设计了一种装置——视觉悬崖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忆策略: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概念: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单词句: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8、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如“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9、妈妈语: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同化与顺应。

答: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例如: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这就是同化。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这就是顺应(举例占的分数比较少,可以酌情记忆)。

2、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答:共六个阶段:反射练习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次级循环反应阶段、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三级循环反应阶段、心理表征阶段。

3、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有什么特点? 答:特点为自我中心性、前概念性、泛灵论、直觉思维、分类能力。

4、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儿童早期经验会影响日后智力潜能;
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起决定性作用;
父母给予的关爱和温暖也是重要因素。

5、举例说明词义的过度扩张、词义的过度缩小和语言的过度规则化。

答:词义的过度扩张,即儿童扩大了单词的外延和使用范围(妈妈的奶,牛奶);
词义的过度缩小,是指儿童过于狭隘的使用某一词汇,缩小了单词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爷爷);
过度规则化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

6、举例说明母亲会有哪些方式对孩子不正确的言语陈述作出反应。

答:有三种反应:(1)扩充。以某种纠正的或完整的形式复述儿童的陈述;
(2)重新塑造。以某种不同的结构重新阐述儿童的话语;
(3)澄清问题。表示听者没有理解该叙述,要儿童再次进行交流尝试。

三、论述分析题 1、8个月大拉拉饿了,妈妈还没回来,拉拉开始哭闹,爸爸就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拉拉安静下来,可是3分钟后她又开始哭闹,爸爸就换了贝多芬的《命运》,拉拉又安静下来。请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概念解释拉拉的反应。

参见P79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内容。

2、婴儿早期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再认、再现是记忆提取的两种主要方式,儿童何时出现这些能力的?要促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你有什么建议? 参见教材P86—87 3、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

三岁:我不会抢。我大方,哥哥小方。

五岁: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

三岁:我大方。我的房好大好大。

五岁:我的方比你的大。

三岁:我的方更大。

五岁:我的方最大。

三岁:我的方最最大。

试以这两个幼儿的语言发展为例说明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方面。

参见教材P106, (1)3岁的幼儿已经有了惊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2)语音方面,语意方面,语法方面,语用方面, (3)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是神速的。

4、试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模仿、强化、妈妈语)、认知发展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作业4 (第7-8章)
一、概念题 1、移情——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2、情绪理解——指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3、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4、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5、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6、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7、自我认识——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

8、自我控制——指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

9、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

10、性别概念——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

二、简答题 1、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
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
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期后期才逐渐成熟的。

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答:(1)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回应。(2)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3)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情绪的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4)幼儿在3岁之前很难正确地命名图片人物或木偶的表情,他们还是喜欢滥用“快乐”这个情绪标签。(5)除了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幼儿还能对身体动作所蕴含的情绪信息加以识别。(6)对混合情绪的理解在幼儿阶段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答:(1)出生头几个月,照顾者调节着婴儿情绪的觉醒状态;
(2)6个月左右,婴儿对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
(3)1岁以后,开始使用一些策略减少不愉快情绪;
(4)18-24个月,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此时,他们也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
(5)3-6岁的幼儿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已经能够使用很多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4、简述情绪表达规则。

答:情绪表达规则有四类:①最小化规则;
②最大化规则;
③面具规则;
④替代规则。

5、依恋与日后的发展有何关系?(P153)
答:依恋是婴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非常稳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深远。首先,这种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是个体成人后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其次,依恋会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第三,依恋关系具有代际传递性。

6、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P160)
答:第一,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第二,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第三,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7、如何对待孩子的“物权意识”? 答:“物权意识”表明幼儿已经有了自我认识,建立了自我概念。对此,父母应持保护性的态度,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宽容,用各种策略引导孩子服从那些必须服从的规则,而对孩子们不违反规则的自我坚持,则给以鼓励、接受和支持。

8、简述自尊的起源和自尊的评价。

答:自尊最初来源于早期的亲子互动。自尊水平取决于儿童在许多不同领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包括:(1)学业能力;
(2)运动能力;
(3)社会能力;
(4)外表长相;
(5)行为举止。

三、论述分析题 1、“豆豆14个月时会当着很多大人和小孩的面,跟着‘小螺号’的调子开心地边唱边跳,可是24个月时,他跳了几步就会停下来,并且用手遮住脸”。为什么豆豆的行为会有如此的改变?对此,豆豆父母应采取怎样的反应方式和评价方式?(P132)
答:(1)从2岁开始,豆豆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到要对自己边唱边跳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时,他就会产生诸如羞耻感、窘迫感之类的自我意识情绪,“并且用手遮住脸”。(2)一般而言,成功会使儿童表现出自豪感,失败会使儿童表现出羞愧感,这些表现都依赖于父母的反应。对此,豆豆的父母应该进行更多的积极评价:在孩子成功时进行表扬。那么,豆豆就在成功时表现出更多的自豪感,而在失败时表现出较少的羞愧感。

2、依恋是婴儿最早的社会关系,依恋有几种类型?其表现如何? 安全型依恋、抗拒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组织混乱或方向混乱型依恋。

3、“朵朵是一个困难型气质的幼儿,他容易焦虑、紧张,对新的生活常规(如4岁了,需要一个人睡在自己的房间了)难以适应;
他的父母在要求他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能保持镇定、平静,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允许孩子放慢脚步、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日常,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就不再那么暴躁、焦虑、拒绝和适应不良了”。试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的拟合模型说明这个案例。

(这个案例在教材P160 气质与儿童抚养:拟合模型)
4、试分析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答:(1)生物学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一系列关键性的经历或事件会影响到个体最终形成的性别角色偏好。首先是父母受孕时胎儿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其次是受孕6周左右性腺将发育为睾丸或卵巢。

(2)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来源于环境因素。最初来源于对成人,尤其是对父母和教师行为的模仿。通过观察、模仿和直接或间接的强化,儿童形成了最初的对性别类型玩具或活动的偏爱。

(3)认知发展也是重要因素。儿童性别的社会化必须建立在性别概念的基础上。

儿童心理学作业5 (第9-10章)
一、概念题 1、社会化——是儿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

2、家庭功能——家庭为其成员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支持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3、隔代教养——就是有祖辈父母照顾孙辈孩子的现象。

4、同伴与同伴互动——同伴就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儿童的同伴互动。

5、平行游戏——儿童单独玩,但是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

6、联合游戏——儿童与别的孩子玩,所有成员进行相似的活动,不一定完全相同。

二、简答题 1、简述结果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

答:根据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可以把家庭功能划分为三个维度,即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亲密度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的功能发挥要好;
家庭沟通是一个促进性因素,良好的家庭沟通有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

2、简述过程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

答:家庭实现其功能的过程,就是家庭功能的执行过程,该过程越顺畅,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就越好;
这个过程不顺畅,就可能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家庭出现危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性健康发展的环境条件。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家庭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1)问题解决能力;
(2)家庭沟通;
(3)家庭角色分工;
(4)情感反应能力;
(5)情感卷入程度;
(6)行为控制。

3、简述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答:(1)家庭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收入较高的家庭,其家庭功能发挥要优于社会地位、收入较低的家庭。(2)家庭亲密度。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比健全家庭的孩子有更多适应问题,因为他们只能感受到一半的家庭温暖。(3)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它在儿童的情感、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4)家庭发展周期和家庭生活突发事件。

4、如何分析父母的教养行为?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几个维度和几种类型? 答:(1)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影响深远。(2)父母教养行为有两个维度:温暖维度和控制维度。温暖维度是指父母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情感的量。控制维度是指父母试图加诸于儿童身上的管理和监督。(3)四种类型:权威型;
专制型;
放纵型;
忽视型。

5、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答:巴顿观察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自游戏(2到2岁半)→平行游戏(2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

6、试分析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1)朋友是社会能力的促进者;
(2)朋友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
(3)友谊促进角色采择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4)友谊促进建立、维持亲密关系能力的发展。

7、试分析电视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答:(1)媒体暴力的影响,会增强儿童的攻击或反社会倾向;
(2)电视对家庭互动的影响,家庭其它休闲活动如游戏及全家人出外旅游的时间减少了;
(3)是社会刻板印象的来源;
(4)通过广告影响幼儿的消费行为。

三、论述分析题 1、试说明在和谐健康的家庭中,家庭功能的特点。

答:(1)问题解决能力强。面对家庭问题时,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2)沟通顺畅。家庭成员间的沟通顺畅,每个人都能坦诚相待,言所欲言、知无不言;
(3)角色分工明确:家庭角色界限清晰,分工明确,既没有人越俎代庖,也没有人推卸责任;
(4)情感反应能力强。家庭成员间互动充分、情感交流深入,经常有爱与相互接受的身体的、语言的沟通;
(5)情感卷入程度高。家庭成员间有较高的情感卷入,家庭成员对家庭有较高的认同,家庭成员间也有较高的接纳和认可;
(6)行为控制能力强。家庭中每个成员都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

2、试分析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答:(1)父母自身的特点。童年期的生活经历会影响成年后为人父母者的教养行为;
父母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教养方式;
母亲对怀孕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日后对于婴儿的照顾行为与敏感性;
此外母亲接纳母亲角色的程度、父母亲为人父母的信心等,也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2)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低收入家庭父母强调服从与权威,较多采用限制与专制的管教方式,严格的惩罚与纪律约束。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父母更强调成就、创造及独立性的培养,在管教子女时也更多地采用诱导式的纪律约束方式、温暖开明的教养方式。(3)孩子自身特点。包括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身体特征、仪表等。

3、试分析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同伴的强化、示范及社会比较功能;
同伴作为教师的角色 4、嘟嘟5岁了,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上课注意力集中,接受力强,还认识许多汉字,他还非常友好,喜欢帮助别的小朋友。但是他也有缺点,比如他兴奋时会大笑,上课时也如此;
他还喜欢折纸飞机,在别人画画的时候,他扔他的纸飞机。请问,对这个孩子,老师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会不会影响嘟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对嘟嘟的评价? 答: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由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处于“他评”阶段,所以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就会成为儿童对自己评价的重要来源。同时,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反应或评价,也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声望,进而间接的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有重要的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消极评价可能导致孩子被同伴拒绝,而在幼儿园或小学入学初期被同伴拒绝的儿童,可能会延续他们“被拒绝者”的地位,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遭遇拒绝,并由此产生各种适应问题。所以,一方面教师必须对有破坏性的行为做出必要的反应,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尝试使用行为矫正的策略而非批评、责骂儿童的方法对儿童的消极行为予以矫正,并及时称赞这些儿童合宜的行为。

5、幼儿园期间是高结构化的教学比较重要还是低结构化的游戏对儿童发展更有利?谈谈你的看法。

答:学前阶级段太过强调正规的学业学习是不必要的。正规的学业学习并不是幼儿学习、成长的最佳方式;
鼓励自由游戏、讲故事和表演等活动的非学业取向的幼儿园教育,更有益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还有利于幼儿的幼小衔接。这类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在社会互动的实践中,学习诸如沟通技巧及对规则的尊重、责任与任务意识等,而这些特质可以更好地协助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正规学校里的团体学习生活。

请您删除一下内容,O(∩_∩)O谢谢!!!2015年中央电大期末复习考试小抄大全,电大期末考试必备小抄,电大考试必过小抄请您删除一下内容,O(∩_∩)O谢谢!!!2015年中央电大期末复习考试小抄大全,电大期末考试必备小抄,电大考试必过小抄The battle for young viewers CCTV is embracing Internet culture and working with independent producers on TV shows to woo audiences under 35. Han Bing bin reports. After charming audiences with his warm smile for 14 years,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host Li Jiaming recently found himself targeted by a group of young netizens unhappy with his style. The complaints came after Li hosted the premiere of Rising Star on Oct 31. It is a singing competition show that originated in Israel. Many young netizens found his hosting style slow and boring and mocked it as “CCTV evening gala style“. They even initiated an online campaign to replace him. The 40-year-old host's reaction to the criticism was surprising. During the second episode, he jokingly called himself “the slow Jiaming“ and acted much younger, talking faster and louder. “It's like selling a product. When the customers file a complaint, you must change,“ says Li. “In the Internet age, you get feedback very quickly. These young people are so cute. When you're willing to change for them, they will quickly like you back.“ In order to win more young viewers, CCTV is relying on programs such as Rising Star to embrace Internet culture. In Rising Star, a studio audience and fans watching on television vote for their favorite singers in real time, using the instant-messaging app WeChat. Rising Star was designed to be a live broadcast, but the Chinese version isn't because of policy reasons. Still, WeChat votes by viewers at home are still a major factor in determining which contestants advance to the next round. In the show's latest episode, more than 6.5 million votes were cast via WeChat. “Now th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tainment shows is very fierce. Audiences have more diverse needs. CCTV needs to embrace an open attitude, interact with young audiences and blend with the Internet,“ says Lyu Yitao, director of CCTV's entertainment channel. The producer of Rising Star, Enlight Media, says the program will have “a phenomenal effect“ given CCTV's audience base nationwide. “But it comes with a challenge,“ says Zhang Hang, chief producer of the program and CEO of Enlight Media's TV business. Unlike top-ranking provincial satellite channels such as Hunan TV, which have a large base of young fans thanks to a series of phenomenally popular entertainment and reality shows, CCTV productions are usually more conservative and serious, and thus have a much older audience base. “If we were to run this program on Hunan, we may attract twice as many viewers,“ says Zhang. “But since we didn't make it there, we now have to make the best out of the given conditions. And it means we have to make certain compromises.“ When the current season of Rising Star ends, Zhang says his company will conduct an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program and make adjustments for future seasons. Although audience ratings haven't lived up to Zhang's expectations, he says the program has already helped CCTV attract more young people. According to Enlight Media, the number of people ages 15 to 35 who watched the first episode of Rising Star was 76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usual audience for CCTV entertainment productions. In order to attract young audiences, CCTV has been working with independent production companies. As one of CCTV's closest partners, Enlight Media has produced several entertainment and reality shows for the company's channels, includ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iggest Loser on CCTV's business channel and an original teenager talent show Shaonian Zhongguo-qiang (Strong Young Chinese) on CCTV1. This year CCTV also licensed EE-Media, the producer of the popular Super Girl talent shows, to produce the talk show Hi! 2014, hosted by Taiwan pop star Harlem Yu and one of China's most popular TV stars Xie Na. The show is geared toward younger audiences. Canxing Productions, which rose to fame with the success of its Voice of China series on Zhejiang TV, also produced two talent shows for CCTV. One is an original production called Songs of China, which ended up as one of CCTV's most watched programs of 2014.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Publication,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announced earlier this year that, starting in 2015, only one music talent show can be aired nationwide during prime time each season, and there can be only one program based on foreign formats each year. However, domestic media report that such policies don't apply to CCTV, meaning it will become a highly desired platform by production companies. Wang Changtian, CEO of Enlight Media, confirmed to the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that its programs scheduled to air on CCTV next year, which include at least two reality shows, won't be affected. A kung fu-themed reality show, produced by Canxing, is also reportedly scheduled to run on CCTV next year. CCTV is “very active. The level of its acceptance of new ideas is even beyond my imagination,“ says Zhang Hang. “Our cooperation with CCTV will surely continue.“ When winter comes, nothing is more relaxing than a hot spring bath. For thousands of years, natural mineral-rich hot spring baths have also been used to relieve health ailments. The water found in natural hot springs contain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minerals, and the most common one is sulfur. It has a “rotten egg“ smell but is excellent for skin. The sulfur-containing water might be just what the doctor ordered when it comes to relieving pain, stress, itchy skin, arthritis and more. Hot springs resorts are thriving as biting cold winter arrives. Here we take a look at some of the best natural hot springs China has to offer.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天豪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豪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豪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36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