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的诊断及治疗

时间:2023-08-03 14:30:13 来源:网友投稿

董建斌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马蹄乡畜牧兽医工作站 甘肃张掖 734028)

笔者在进村入户时,遇一牧户羊只死亡,经详细了解,羊只发病已有半月,已陆续死亡12 只,该牧户饲养羊348 只,先怀疑梭菌病,注射疫苗没起作用,又进行了驱虫,死亡8 只,羊群陆续发病,病羊只经3~5d 后死亡,症状为采食量减退,消瘦,眼结膜出现黄疸,后期病羊粪便中有黏膜样物。经解剖肝脏以及肺脏表面凹凸不平,似化脓样,剖开胆管发现有白色小点,并一簇一簇堆积,同时剖开十二指肠,发现细叶状虫体,怀疑寄生虫感染,经送化验室检验为肝片吸虫,针对该群感染情况,建议进行两次驱虫(间隔10d),头次以药总剂量的60%量进行驱治,第二次以正常剂量驱治。后经电话询问再没有发生死亡,现将诊断治疗情况浅谈如下:

肝片吸虫呈扁平叶状又被称为柳叶虫,宽约5~13mm,长约20~30mm,虫体呈棕红色。虫卵呈长椭圆形,卵内充满卵黄细胞。肝片吸虫体型大小与宿主及发育环境相关。肝片吸虫具有口腹吸盘,体表有皮棘。肝片吸虫的成虫产出大量虫卵后,虫卵可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温、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经过2~4周孵化成毛蚴。大量毛蚴聚集于椎实螺周围,从其头、触角等位置侵入体内。进入椎实螺体内3h 左右可发育为包蚴。包蚴继续发育两周形成雷蚴。每个幼胞体内可产生多个雷蚴。雷蚴经3~4 周发育成为母雷蚴,并在宿主体内产生大量的子雷蚴和胚细胞。最后经过1~1.5 个月子雷蚴发育成尾蚴,进而脱离椎实螺浸入水中。尾蚴在水内可产生黏液将自身包裹,随后尾部脱落形成囊蚴,漂浮于水面。健康羊群在饮用含有囊蚴的饮水而感染[1]。囊蚴进入羊机体十二指肠后从包囊内溢出,随后穿过小肠壁进入羊腹腔内。最后,经过肝被膜进入肝脏内,在肝脏内繁殖40~55d 后进入胆管内,直至发育至性成熟。最后,成虫开始排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再随粪便排出体外,周而复始感染健康羊群。

羊肝片吸虫系经口感染,该虫繁殖力强。夏、秋季节光照强、环境温度高、降雨量多,利于椎实螺的繁殖以及肝片吸虫虫卵的孵化。地面上的虫卵或幼虫经过雨水的冲刷进入饮水中感染锥实螺。雨后水位上涨,水草和水中含有大量囊蚴。羊群放牧时勿食含囊蚴的水草和饮水而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与环境气候以及地理位置息息相关。羊肝片吸虫病是我国分布最广且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多发生于地势较低的地区。每年雨季广为流行,干旱季节流行较轻。但虫卵对高温和干燥敏感,40~50℃时几分钟内死亡,在干燥环境中不能存活迅速死亡,而在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8个月以上。肝片形吸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重点以我国北方较为普遍,如虫种习性,该病一般在雨季多,潮湿地多发本病,在夏、秋多雨季节最适宜该病的幼虫生长发育,所以该病的发作多以夏、秋季节。同时该病如不发生严重时,也可导致羊出现慢性发病,引发有些羊的并发症(如慢性消耗性疾病多由寄生虫引起的),不过慢性症状一般多在冬、春季节。夏秋季节牧草资源丰富,机体新陈代谢周期较慢,在感染肝片吸虫后不易察觉。冬春环境温度较低,牧草匮乏,机体体质下降后易发病。

临诊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可视黏膜苍白和黄染。该病的发作主要取决于虫体寄生的数量和动物的体质,寄生数量少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牛羊发生代谢失调和营养障碍,表现为渐进性消瘦、贫血,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易脱落,眼睑、下颌及胸腹下水肿,早晨水肿明显,经一天放牧归来后水肿减轻,有些羊出现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疑似肠黏膜脱落,对妊娠羊易流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

解剖内脏里肝脏呈现深褐色,肝体表面出现凸凹不平样、易碎、肿大、充血,黏膜发白,移行痕迹清晰。胰脏肿大,外观粉红色,有时肺脏也能出现感染,表面有出血样和发炎类似症状,表面会出现疙疙瘩瘩的表面。解剖胆管可见胆管扩张囊肿,管壁增厚和纤维化,有白色小点样堆积,病变部位切开,剖开面也可见虫体和棕褐色的污浊液体,有些形状如细长片叶,严重感染时,切开肠壁,在十二指肠内可发现虫体。心肌、肾脏发白,胆囊肿胀。心包、腹腔积液。也可以用清水观察,取清水一盆,采集有症状的病变部位少量,放入清水,经过二十分钟左右,会见盆底出现白(灰)色样虫体,必要时可采集粪样进行实验室粪便沉淀法检测。

羊肝片吸虫诊断可根据该病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变化等可进行综合诊断,以便进行确诊。

现场诊断时可在疑似病羊的肝脏、胆管内发现大量虫体。随后,检测人员可通过水洗沉淀法、直接涂片法开展实验室诊断。水洗沉淀法:检测人员采集疑似病羊粪便5g 加10 倍清水混匀,随后使用60 目筛子过滤,静止30min,去除上层浑浊液。再次加入适量清水进行沉淀,反复操作上述步骤直至上层液体透亮。最后,去掉上层液体,使用吸管将少量沉淀物吸出,放置于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虫卵。水洗沉淀法结合病理变化,即可诊断。直接涂片法:取少量新鲜粪便置于载玻片上加水混匀。去除粪渣涂成薄膜,加盖玻片后放置于显微镜下检查虫卵。

1)阿苯达唑片,主要驱治畜禽线虫病、绦虫病和吸虫病,规格0.1g。用法及用量:内服。一次量,每10kg 体重,牛羊0.5~1 片,但要注意对妊娠早期孕畜有致畸和胚胎毒性的作用,要详细掌握配种时间,妊娠周期来确定用药。

2)1%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0.02mL/kg·bw。

3)除西药外,还可选用中药治疗。中药配方以清除肝细胞炎症和胆汁淤积,促进虫体排出,健脾、健胃、消肿、清热解毒为目标。取木通3g,泽泻、甘草各6g,贯众、使君子、槟榔、大黄、鸡内金、厚朴、当归、柴胡各9g,苏木、丹参各、龙胆草、茯苓、白术、白芍各12g,黄芪15g,用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羊灌服,1 次/d,连用7d。

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定期驱虫,但如有患该病的羊驱虫时应注意药量,应间隔10d 分两次驱虫,以确保对患病羊驱虫期的安全。肝片吸虫流行季节内养殖场应保证每周驱虫两次。通常秋冬季节驱虫可很好预防冬季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春季驱虫可避免病原体的传播扩散,驱虫时间的确定可结合实验室诊断。取新鲜粪便,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放置12h。随后将粪便搅碎再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300mL,搅拌均匀,随后吸取悬浊液7.5mL 于离心管内进行离心处理。取上层液加入饱和食盐水后再次离心。去除上清液,取沉淀于载玻片上。放置于显微镜下统计虫卵数量,确定每克粪便中的虫卵量。若虫卵量达到300~600 个,则养殖人员应立即进行驱虫。采用逐步给药方式,逐渐将幼虫和虫卵消灭。常用驱虫药为硝氯酚,按羊只体重空腹灌服3~5mg/kg,灌服1 次/d,连续灌服3d。此外也可选用三氯苯达唑、氯氰碘柳胺钠、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

2)圈舍定期消毒,消灭病原体,消灭中间宿主,切断其生活史中的一些环节。

3)科学规划放牧。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轮牧,以达到净化草场的目的;
虫卵多于夏秋季节孵化,孵化时间较长,幼虫在宿主内无性繁殖需45~65d。合理规划放牧时间,有效避开虫卵孵化期,避免出现重复感染;
做好牧草卫生管理。肝片吸虫多生长于地势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期间羊群采食含囊蚴的牧草或饮水而感染,故牧区需选在地势高、干燥的地段;
清晨有露水的牧区禁止放牧。由于尾蚴可随露水爬到叶片和草上,因此需待露水干后方可放牧,减少感染概率[3]。

4)加强饲养管理,对购入羊只严格观察,杜绝类似患病羊的购入,导致输入性的寄生虫感染。同时在牲畜转场了对圈舍粪便集中堆积,进行发酵处理,对粪便进行发酵以达到消灭虫卵,净化养殖环境,使养殖环境无污染。尤其,驱虫后产生的粪便必须进行发酵处理。饮用水最好选择流动的河水,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提供凉开水。

5)消灭中间宿主。螺为肝片吸虫的重要寄生宿体,养殖人员可使用硫酸铜等化学药剂进行消灭。同时也可发展养鸭业或改造低洼地区,通过破坏宿主生长区环境从而起到很好的防控目的。

羊肝片吸虫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寄生虫病之一。该病可造成养殖大量死亡,影响我国养羊业的健康发展。为有效避免该病的发生,养殖期间应严格遵守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驱虫等预防工作;
对患病羊只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证健康养殖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囊蚴羊肝肝片消化时间对鱼肉中囊蚴分离提纯效果的影响研究*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21年4期)2021-02-18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肝片形吸虫囊蚴抵抗力观察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年9期)2017-10-09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科学中国人(2017年14期)2017-05-19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防治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河南畜牧兽医(2015年10期)2015-11-28春季严防羊肝片吸虫病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年11期)2014-02-27

推荐访问:吸虫 诊断 治疗

版权所有:天豪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豪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豪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36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