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也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时也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物流人才。然而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实施有困难、校企合作不深入及评价体系不当等问题。因此,在双循环背景下,高校应当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以明确培养目标、丰富教学资源、科学实施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并优化评价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双循环;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0; 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5.04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it has provided a stronger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required to cultivate more logistics talent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logistics talents,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 insufficient teaching resources,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weak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improper evaluation system.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ual circul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to clarify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enrich teaching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impl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deepe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optimize the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logistics talents.
Key words:
dual circul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reform in education
0 引 言
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会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是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重要环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双循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势并涉及到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着很大比例。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需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支持,那么高校就需要在物流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展开深入思考,掌握物流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双循环”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将受到什么影响,又将如何影响“双循环”,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1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双循环”的畅通与发展既要依赖于支柱和主导产业,同时也要依靠各行各业生产与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与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密切相关。首先,内循环方面需要高校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提高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现代化水平,促进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其次,外循环发展与高校物流教育发达与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品质高低息息相关。物流作为双循环发展中支持内外流通的桥梁将助推中国经济稳内拓外,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扩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影响力。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自然要紧跟时代步伐,与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相契合,因此,“双循环”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是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1.2 学生稳定就业的主要抓手。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在全球持续蔓延,国内外经济发生较大变化,我国一边抓防疫,一边抓经济发展,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因此,中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双循环理念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及内需潜力,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因此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对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对高校物流管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进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毕业即就业的全能型物流人才,需要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知识的深化与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在物流岗位竞争过程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学生就业几率。
2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与行业需求不匹配。随着“双循环”理念的持续推进,物流业又将进入一个发展的快车道,更需要高级物流人才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但是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高,难以与行业发展相匹配。
第一,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教学专业中属于新兴专业,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范围、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没有清晰的定位,专业差异性不明显,培养目标不明确。多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双循环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适应性不强,毕业后只能游荡于浅层次的职业岗位中,晋升渠道狭窄。第二,物流管理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往往以教师力量为标杆,开设课程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性不强,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第三,物流管理行业是随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变化的,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以4年为一个周期,加之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动态需求,物流人才的培养与行业发展速度不一致,导致人才供需结构矛盾明显。
2.2 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与培养要求不匹配。物流管理是一个更新换代较快的行业,高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更新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思想偏差,知识结构也相对老化,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时效性不强,无法满足“双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一,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想要适应“双循环”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需要通过学习具备理论知識丰富、实操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高校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理论知识及教学经验,但大多数教师完成的是从学生到老师的转换,实践经验不足。同时受科研压力及其他行政工作所累,教师也少有时间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对专业就业形势研判不准确,只得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一步限制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无法满足专业发展需求。第二,物流业发展迅速,但物流教材滞于产业发展。物流教材的编写及出版发行的时间周期相对较长,继而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教材滞后于行业发展,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行业发展相脱节。此外,由于物流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多数专业课程教材存在知识点重复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三,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需要借助大量的物流设备进行教学,但物流专业设备的购置费用相对较大,所以大多高校只能购买部分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教学,但这些软件更新换代较慢与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匹配,难以真正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准。尤其是在“双循环”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又将面临新的挑战,短时间内筹措大量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存在较大困难。
2.3 实践教学管理实施存在困难,教学无法得到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属于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其实践要求要高于普通的经管类学科,目前学校缺乏成熟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过于简单,非常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更强更灵活的实践教学,以满足“双循环”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要求。
第一,缺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管理需要从教师和实习场地等方面做到满足基本保障体系。首先,需要教师拥有相对扎实且丰富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经验。其次,要求实习场地的多元化,能够体现实践教学对“双循环”经济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缺乏与其配套且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物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第二,实践教学模式陈旧。首先,高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时一再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中,多以多媒体演示为主,对于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操作过程的认识大都通过看与听获得的,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过程不多。其次,有条件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院校进行的物流实践教学也是以验证性操作软件为主,很难与课程相结合,在使用过程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直接互动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三,受知识本位思想的影响,实践课程课时不长,效果不佳。高校开展物流实践教学是以满足实践教学课程为目的,实践课程往往是理论教学中的子模块,课时量少,甚至被理论课程变相占用,并未真正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4 校企合作不深,合作效果欠佳。第一,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行。但是物流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全由老师指导理论学习,老师缺乏全方位实践教学的能力,而进入企业后直接由企业人员带领学习与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企业人员一般以物流实际工作推进效果为考核指标要求学生,缺乏较好的教育引导能力。这种教学分离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效果欠佳。第二,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虽然校企合作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已经开展多年,但校企合作形式化、时间短,参与学生主体单一的弊端依然存在。首先,校企合作中,多以企业走访参观为主,学生只能从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和设施设备去感知物流,不能触及真正的物流活动。其次,参与主体单一,实训时间短,校企合作的主体一般都是大四的毕业生,这类学生通过在企业工作1~2个月,增加自己的实习阅历,但是实习过后并不能对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不利于校企合作深度的加强。第三,合作企业规模偏小,企业提供的岗位有限。部分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只能安排学生做一些单据整理、接打电话等简单工作,学生没有机会实际操作物流的相关设备,更没有机会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用处。
2.5 评价体系不当。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尤其是针对物流实践教学的学习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不当。目前大多院校将物流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子模块,主要通过实践报告的书写情况对学生予以评价。实践报告作为实践效果的一个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能力的获得情况,但实践学习中还需要考核学生实践过程的表现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调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所以实践报告不能完全代表实践学习的效果。该评价体系的一方面会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对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准确评价,进而影响学生参与物流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优化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3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
3.1 多措并举,明确培养目标。第一,物流管理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充分利用物流行业及“双循环”背景下社会经济资源为教学所用,同时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采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演示教学、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配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学生进入专业岗位进行实习等活动的高度融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第二,课程设置应以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更要关注企业和学生需求,紧跟行业需求,通过全方位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适应性及通用性。第三,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动态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一定的预期,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未来3~5年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或者制定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物流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置换同等学分的课程,使物流人才的培养与行业发展速度保持一致,平衡人才供需结构矛盾。
3.2 丰富教学资源,以满足培养要求。“双循环”背景下,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更多、更强,这就要求在高校物流教学中需要更加丰富和先进的教学资源以满足物流行业发展需求。
第一,教师是教学中的第一教学资源,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教师一般都具备博士或硕士学历,理论功底扎实,但多数教师并没有物流工作经历,实践操作能力较弱。高校可采用内培与外引的方式打造综合性强的物流教师团队。在内培方面,结合“双循环”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高校对在岗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行业会议或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使其快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前沿,一方面健全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拓展专业教学范围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学校可将挂职锻炼经历作为职称评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外引方面,高校可聘请物流行业专家学者入校讲座,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拓宽学生视野。同时还可聘请企业物流骨干进入课堂为学生指导实践教学,用于弥补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弱的短板。第二,根据“双循环”背景下经济的发展要求,将教学内容重构,解决教材内容滞后,教学知识老化的问题。教材的编写要以本专业的实践及应用为基础,结合行业发展与专业需求,将物流业中的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等融入教材,使教材能够符合物流专业教学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第三,丰富物流教学设备。校内实训实验室是物流教学设备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建设物流实训实验室。物流实训室可以购置融合多种物流仿真实训软件,通过流程模拟物流操作流程,系统仿真物流企业实际场景,使学生对物流工作岗位及各岗位职能有生动直接的体验与感受。为保障软件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学校购置软件时还应与企业签订定期升级软件的协议。鉴于物流设备购置成本较高的问题,学校可与企业达成合作,由企业提供部分设备支持或将企业仓库、货场及分拣场所等作为临时物流实训室,以满足教学要求。
3.3 合理开展实践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第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双循环”背景下的高校物流教学改革,除了具备综合型教师和多元化教学场地外,还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结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其次,物流行业发展需要物流专业人才具备基础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为此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逐级构建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第二,丰富实践教学模式。首先,高校在物流实践教学中,应在理论展示的基础上,创设实训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比如利用综合性实训软件让学生模拟物流操作流程等,引导学生将理论融入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其次,学校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利用企业真实场景及问题进行教学,努力打造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实现产学协同育人。第三,为达到实践教学效果,适当延长实践教学时长。首先,在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时,设立相对独立的实训课程,如物流系统仿真课程,在课程之初,进行较短时间的理论教学,然后利用仿真模拟软件模拟物流运作的真实场景。其次,设置第二课堂。将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纳入物流人才培养过程,比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全国供应链大赛、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挑战杯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做到“以赛促学”、“以用促学”、“以考促学”、“学以致用”,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做到与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4 深化校企合作。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和教育发展背景下,从合作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实践环节跟踪和考核、反馈等方面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第一,实施双师制教学模式。为保证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在校企合作中可以采取雙师制教学模式,即老师与学生同时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与学生共同参与企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与企业人员一起指导学生实践学习,既能正确引导学生实践,还可以提高老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一举多得。第二,在校企合作中可采取逐层递进的合作方法,拓宽校企合作模式。首先,针对大一新生,可采取走访参观的形式,建立学生对物流的初印象。然后,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可根据课程需要邀请企业中的骨干力量进校进行讲学,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培养项目,引入行业案例,将实际行业案例与训练项目紧密结合,而后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为期1~2周的时间重点实践课程中的实践项目。最后,针对大四学生,可将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缩短理论教学周期,即大三就完成课程学习,利用大四上学期进行沉浸式顶岗实习。第三,加强与大型物流企业的校企合作。大型物流企业规模较大,岗位较多,管理理念先进,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吸纳能力强,同时也代表行业对物流人才的最新需求。学生进入大型企业实习后,可到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轮岗实习,对物流的运输、储存、配送、运营规划等多项业务实际进行操作,实践锻炼机会多,因此应加大与大型物流企业的校企合作。
3.5 优化评价体系。“双循环”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有效评价教师教学的水平及学生学习的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流实践学习,需要优化实践评价体系。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考核需要综合考量理论知识和实际环境操作能力,理论考核以够用为原则,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比重。在教学过程针对教学环节设置评价规则与指标,以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为抓手多方面考察学生能力获取情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综合考核学生基础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实践教学是持续性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实践教学评价中,应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强化学生形成边学边用,边做边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4 结束语
“双循环”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环境提出的新发展格局,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在这种环境下,物流作为联通“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实现手段和重要实现过程,意义重大。人才作为物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应积极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及新形势发展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参考文献:
[1] 韩冰. OBE理念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 物流技术,2020,39(1):153-155.
[2] 刘文芳.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9(17):166-168.
[3] 潘鹏.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商论,2022(13):153-156.
[4] 于淼,付丽娜,郑伟伟. 实践教学改革在高校物流专业的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7):73-74.
[5] 陈佳. 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10):42-45.
[6] 黄思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近代英美的经验教训及中国策略[J]. 湖北社会科学,2022(4):73-83.
收稿日期:2022-11-23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科技学院教改项目“双循环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证券与期货》课程为例”(2021SJGLX478)
作者简介:赵明凤(1987—),女,河南濮阳人,河南科技学院经济與管理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引文格式:赵明凤.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 物流科技,2023,46(15):167-170.
猜你喜欢物流管理双循环教学改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8期)2022-10-25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1期)2022-03-09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玩具世界(2020年5期)2021-01-14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