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时间:2024-08-24 10:50:02 来源:网友投稿

张城城 闫晓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湿地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境,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湿地典型特征和生态功能,是一种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及休闲游览为主题的独特公园[1]。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常年干旱少雨,土地沙化严重,空气湿度低,生态环境较恶劣。2012 年,呼和浩特市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将大青山建成以竞技、演艺、展示为主,集观、游、食、住、行于一体的“绿树掩映、曲径通幽、自然和谐”的首府“后花园”。该治理工程规划将大青山前坡区域建设为湿地公园,通过有效保护、恢复、利用城市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2]。基于此,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建设基地现状,并根据湿地公园建设要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旨在建设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湿地公园,以改善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营造符合人们审美情趣、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湿地景观,从而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新场所。

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大青山前坡,总面积约为148 hm2,其中河道面积约为45 000 m2,属于城市边缘地带。基地面积较大,周边主要为村镇、农田及已经建成的体育运动中心等场地,其余为未建设用地,可规划性强。基地以西为省道,以东为高速公路。基地内有一条乡道设置了公交线路,交通比较方便。

2.1 地形无较大起伏

基地标高为1 165~1 185 m,无太大起伏变化。现状地形由平原与河流构成,包含平地、坡地、水体等景观要素;
整体地势平缓,由东北方向至西南方向地势逐渐下降;
东部地势较高,延伸入水域,是基地的制高点。

2.2 路网错综复杂

基地内只有一条南北向的371 乡道,其余均为土路,路网错综复杂,可达性较差,尚未形成完整的路网。

2.3 水系破碎,缺乏有效疏通

基地内水系现状流向为由南向北,由大青山沟谷流向前坡区域,河道面积约为45 000 m2(长15 000 m,宽30 m)。河道常年断流,处于干枯状态;
河道弯曲,岸线破碎,水体之间缺乏有效联系。河床较窄,因多年风沙沉积形成部分沙洲和沙丘,景观风貌不佳。

2.4 植被缺乏多样性

植被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要素,湿地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植被过渡带和缓冲带对保护湿地物种多样性、调节降雨径流、净化水体、减轻污染起着重要作用[3]。目前,基地内生态林、灌草遍植,也有部分农田,但整体上植物景观群落单调,没有湿生植物。

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条例》《呼和浩特市湿地保护和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

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焕活”为主题,以当地的城市功能、生态环境为规划背景,融入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局部的挖填打造曲线形式路网及自然形态水系,使河道与水体生态“活”起来,构成动态水循环,以唤醒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活力,同时创造并带动以文化特色为主体的旅游产业。

4.1 总体布局

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东部的核心景观区和西部的生态湿地区(见图1)。设计结构为“一核,两带,多点”的总体布局,在充分尊重现状风貌的基础上,将湿地科普、保育、科研、旅游休闲等功能结合起来,形成湿地综合体验公园。“一核”指核心景观区,为主要景观区,通过滨水水域与阳光大草坪的景观结合形成全园中心空间;
“两带”指分别从公园东部和西部的景观中心向外延伸形成的东部景观带和西部景观带;
“多点”指分散在园内的各个景观节点,且每个节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1 总平面图

4.2 功能分区

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规划设计6 个功能区,分别为主题游赏区、阳光活动区、湿地科普区、自然观景区、湿地保育区、管理服务区(见图2)。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将各区的功能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设计与城市肌理相呼应,构建出具有不同特色的功能空间。同时,利用差异化的游线及合理的景观结构布局,使各功能区能够自然衔接,并形成步移景异的湿地景观效果。

图2 功能分区图

4.2.1 主题游赏区。主题游赏区建在生态敏感性相对较低的区域,以园中最大水面为中心水体并设置中心滨水活动广场,增加自然湿地、林荫大道、栈道、休闲步道,能够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提供多种游憩方式,同时创造出与不同功能相匹配的多样化滨水空间[4]。该区通过广场、绿地、特色建筑形成景观格局,实现了生态、景观与土地价值的“三位一体”,为人们开展休闲旅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4.2.2 阳光活动区。阳光活动区以阳光大草坪为主体,形成视野开阔的开敞空间,以东与主题游赏区的中心水体相接,以西与园区入口相邻,是游客从入口至大水面一系列景点游览路线的过渡区域。由于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周边分布了较多的村庄,且村民聚居地较为分散,因而规划以区域面积为基础,对区内游客数量进行合理控制,防止人为活动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在该区融入当地文化、历史、民俗,保持地域特色,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活动区域。

4.2.3 湿地科普区。湿地科普区建在重点保护区外围,此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可建设湿地博物馆和天然湿地作为儿童、青少年认识自然的场地。同时,该区可结合季节特点和群众兴趣,策划开展一些与观鸟、自然探险等活动,以便市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体验游玩。此外,在区内设置一系列认识鸟类和植物的景观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些基本的湿地特色互动体验,以便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

4.2.4 自然观景区。在自然观景区堆造山体景观,结合木栈道和观景平台打造全园制高点,营造出自然气息浓郁的山地丛林氛围。

4.2.5 湿地保育区。在湿地保育区引入生态岛人工恢复水体,打造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区域,并设置重点保护区。湿地保育区主要围绕园内疏通后的生态河道进行湿地生态恢复,以增强河道的自我恢复能力,营造近自然生态河流,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该区域要加强人为活动管控,区内只进行科研、环境监测等活动,确保湿地生态的稳定性。

4.2.6 管理服务区。管理服务区建在生态敏感性相对较低的区域,用作园区管理和调度中心,以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干扰与破坏。

4.3 景观轴线

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以主水面滨水景观、活动大草坪、山地自然观赏区等3 个主节点形成一条景观主轴线,是全园核心的景观视线集群。其余景观节点沿湖分布,形成数条次轴线(见图3)。

图3 景观轴线图

5.1 水系设计

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的主河道及周边自然基底较差,河道为季节性干枯河流,需要通过截流疏浚沟通串联现状水系。由于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的地势北高南低,因而设计公园内水系顺应地势自北向南流动,园内其他排水主要汇入公园东部区域的中心水体,以解决公园的排水问题(见图4)。同时,设计通过改变公园内河道岸线、水深等,形成更加天然的水体,以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此外,将改建后的部分水体转化为湿地泡塘,形成一系列雨水花园,在下雨时能够蓄水,从而降低暴雨洪水隐患。此外,设计以浅滩、较深滩涂、泡塘和大范围的水体为基础,形成自然河流湿地中深潭、浅滩、沙洲、岛屿的有序分布,起到分散水流、滞留污染物的作用。

图4 水系设计图

5.2 道路系统设计

为方便游人顺利入园,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一个主入口,入口连接371 乡道。道路系统包含一级园路(宽6.0 m)、二级园路(宽3.5 m)、三级园路(宽2.0 m)。主园路贯穿全园,将公园的各个功能区相连,基本满足游客的交通与游览需求(见图5)。公园的道路系统做到人车分流,形成一级、二级环状路网体系。整体的游览体系分为环湖路网和贯穿全园景观体系的路网。对所有广场、道路、停车场地采用可渗透性铺装,选用生态透水砖和新型环保砖,将防腐木、细砂或鹅卵石等材料和嵌草铺装组合,在停车场中使用植草砖,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图5 道路系统设计

5.3 竖向设计

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总体地势比较平坦,高差无太大变化。规划设计充分尊重公园现状地形,通过开挖水体、在水体周边堆造微地形等措施,整体形成山环水抱、负阴抱阳的山水格局,同时实现整个园林的土方平衡,最大限度地减少土方量,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此外,利用自然观赏区堆造的山体景观,堆筑整个园林的制高点(作为整个园林景观的借景之处和最佳的观赏位置),并把水体和小岛相结合,营造丰富的观赏和游憩空间。

5.4 植被设计

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内的植物以呼和浩特市的本土乔木作为基调树,同时适当引进适应当地气候和适宜鸟类取食的色叶乔灌木、观花乔灌木及观果乔灌木,为公园内的动物提供适宜栖息繁衍的生态环境[5]。

公园西部区域的湿地植被以自然野生群落为主。根据水环境,将植被分布划分为深水区、浅水区、浅沼泽区、湿塘堤岸区。深水区植物以凤眼莲、莲、菖蒲等水生草本植物为主;
浅水区植物以睡莲、萍蓬草等水生草本植物为主;
浅沼泽区植物以蜀葵、大丽花、芒、萱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湿塘堤岸区土壤含水量较高,因此选择耐水湿、扎根能力强的乔灌木和固土能力强的地被植物。公园东部区域水体面积大,规划设计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环湖结合地形变化设置不同主题、四季分明的小型植物园。例如,丁香是呼和浩特市的市花,设置以丁香园为主体的植物园,同时设置牡丹园、芍药园、桃花园等具有观赏特征的植物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使游人可以沿湖体验四时之景。

5.5 公共设施设计

为了使游人获得更好的游憩体验,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的公共设施建设以发挥使用功能为主,附加美化功能和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植草停车场、自行车停靠点、青城驿站(公厕)、娱乐休闲设施、无障碍设施、餐饮服务设施、指示牌、原木垃圾桶及具有艺术形态表现的湿地建筑单元等,以充分体现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和文化特色[5]。

5.6 照明设施设计

大青山前坡湿地公园景观照明区分为人员稠密区和人员稀疏区。对于人员稠密的地区,营造相对高亮度的光环境;
在人员稀少的区域,设计低亮度的照明装置。

猜你喜欢 大青山水体公园 保护大青山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23年3期)2023-03-12我家门前的小公园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期)2022-03-08巍巍大青山内蒙古林业(2021年11期)2021-12-02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4期)2021-08-23大青山颂草原歌声(2021年3期)2021-03-09在公园里玩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中国环境监察(2017年3期)2017-05-14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广西林业科学(2016年4期)2016-03-16一见如故红领巾·萌芽(2015年5期)2015-06-16

推荐访问:大青 呼和浩特市 山前

版权所有:天豪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豪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豪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36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