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承钦 黄维忠 覃丽燕 温志力 周绍鹏 陆润明
摘 要: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基本实践,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提升劳动者的效率,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劳动教育,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基于劳动教育推动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
劳动教育;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35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思想性。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打造良好的高职劳动教育生态,实现专业化教师、直观性资源和多元化载体的深度结合,进一步瞄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全程,在高职劳动教育中更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力高职教育取得新成果。
1 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内涵分析
劳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理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引导高职学生在劳动中不断掌握新的职业技能。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既有助于传承中华美德,又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养成了高职学生崇尚劳动的光荣意识。高职劳动教育既有劳动理论方面的引导,也有大量的劳动实践,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正确领会劳动内涵,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在未来更积极、专注和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为此,高职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理实一体特征,强调构建互动化的劳动教育情境,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项目,达到全面贯彻劳动价值理念的效果。
2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完成职业教育任务
高职院校肩负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劳动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劳动意识,又能帮助学生在劳动中形成成就感,鼓励学生实现自我追求。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强化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更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2.2 有利于学生未来成长发展
目前,高职生源多元化,学生的学情较为复杂,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特征较为明显。對于高中生源,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环境使得学生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知,缺少丰富的劳动平台,使得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过于重视理论,缺少实践锻炼。为了促进高职在校生全面发展,其个人综合素养及技能得到不断提升,需要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锻炼学生的身心素养,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崇敬心理,从而促进高职在校生全面成长成才。从深层次来说,劳动教育构建了新的思政教育载体,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了高职教育的新常态,实现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3 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价值取向
3.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更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让学生通过劳动树立正确的“三观”并积极推动社会进步。为此,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应当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正确的劳动教育方向,不断优化实践体系,鼓励学生在劳动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和自主实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不仅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实践活动,更要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优化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保证劳动教育的建设性、可操作性和丰富性。新时代的高职应当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施中进行劳动项目开发,实现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在劳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劳动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进一步关注学生个体对劳动的认知水平,确立劳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正确位置,恰当设置劳动教育活动的比例,通过劳动教育养成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心理,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3 深化开展产教融合
高职劳动教育应当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重视优化实施体系,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贴近社会与企业所需要的劳动教育实践。为此,高职院校还要从校园内外一体化的角度出发,以劳动教育为基本导向,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搭建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平台,主动获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活动,进一步扩大劳动教育的范围,在多方主体参与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优化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展示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
4 高职劳动教育实践的主要问题
4.1 学生缺乏正确劳动观念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对劳动概念的理解不正确,尚未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无法把劳动与培养个人综合素养结合起来,不利于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入实施。一方面,学生缺少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也未能将专业知识与劳动结合起来,无法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使用的劳动教育模式传统,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不利于劳动教育推进。高职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需要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突破单纯理论教育的弊端,构建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劳动教育体系,积极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
4.2 高职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强调由专业课教师主导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又能在劳动教育中突显本专业的特色,基于先进的教育方法和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但是,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有多年对口企业实践经验的更低,大部分教师熟悉理论教学,但缺乏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指导能力。
4.3 劳动教育课程定位不准
劳动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高职院校多重视组织开展既定性的劳动活动,缺乏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灵活布置,存在劳动教育互动缺失,劳动教育课程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例如,学生虽然普遍参与了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但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通过该课程解答学生劳动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还有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性不强,与专业课的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对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与完善,有些劳动课程仅作为一般性的公共课程开设。现有劳动教育课程多为校内教师理论授课,缺乏企业专家来校讲学和榜样示范引导,劳动教育课程的直观性、互动性和创新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4 劳动教育组织实施不足
劳动教育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组织实施不力,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完善。例如,广西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缺乏良好的配合机制,劳动教育保障不充分,学生未能充分使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存在着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劳动教育内容僵化,劳动教育创新不足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劳动教育的必要保障。例如,广西部分新设高职院校缺少对劳动教育设施设备的建设,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缺少各高职院校之间的互动等。
4.5缺乏必要评价保障体系
目前,高职劳动教育还缺乏强有力地支持,未能进一步找出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劳动教育体系的整体效能。一方面,高职院校缺乏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未能对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结果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不能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指出学生的得失,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建设。还有的高职院校未能关注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一些有关高职劳动教育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劳动教育难以深入推进。未来,还要加强劳动教育的保障工作,扩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范围,从而促进劳动教育的有序推进,达到全面提高劳动教育整体效果的目标。
5 建设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的路径
5.1 依托各类平台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应当落实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能力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不能仅有理论的引导,还要增加实践训练的比例,重视依托各类平台将劳动纳入职业教育当中。例如,通过高职院校联盟举办大量的主题性职业劳动技能比赛活动,包括举办各类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充分的互动性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学习实践操作方法,锻炼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劳动意识。大力借助地方性的志愿服务平台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基地的建设当中,包括开展下乡劳动、主题志愿服务或其他具有职业技能的专业性志愿服务项目等。让学生依托专业技能为社会贡献力量,深刻体会自身承担的责任感。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通过教师主导的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某方面特长,同时又通过社会性实践来提升学生成就感。
5.2 重视开展劳动拓展教育活动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激发学生劳动意识,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劳动理念,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劳动拓展能力的培养,虽然高职毕业生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要,但是不具备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必要拓展,没有给自己留出职业的上升空间,并未能在劳动中进行创新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更要让学生关注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在劳动中进行自我提升的意识。首先,高职院校应当畅通与企业的联络机制,让学生在求学阶段能够接触到企业最前沿的技术技能,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成长的规划。其次,为了引导学生更好适应未来工作,高职院校教师应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基于专业岗位的实际优化校内实训体系,进一步将社会需求与校内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学生,进一步将职业技能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还要设置各类型的论坛、讲座等,引导学生对劳动实践进行思索探索,鼓励学生以自主创新方式解决劳动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的效果。
5.3 打造劳动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还要进一步解决教师队伍不完善的问题,基于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突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加强对劳动教育实践的全面引领,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理念。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教师培养,激发教师开展劳动教育主动性,引导教师研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题,坚持劳动教育的正确导向,引导教师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其次,优化高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不仅加强本校教师劳动教育意识的培养,而且还要积极引进校外专家参与劳动教育,借助社会力量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弥补本校教师的不足。高职院校还要给本校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高校或理论研究机构进行学习,以掌握企业发展情况,把握劳动教育的前沿趋势,从而针对性调整高职劳动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教师绩效考评,设置必要的劳动教育奖励机制,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改革实践。
5.4 改革高职劳动教育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需要以时代为起点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同时也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引导,分析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指明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我优化意识,更好发挥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不能仅注重劳动结果,更要把学生日常劳动中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重点考察学生劳动时的态度,能够采用激励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打造了《专业劳动项目库实施方案》,由各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有专业化背景的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每班每周至少开课一次。如实训区教师按照实训室6S管理要求,对实训室工量具使用、设备还原、物品分类管理进行劳动指导,并同步开展劳动效果评价,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设备的管理方法等。信息化时代,劳动教育评价还要具有立体化特征,能够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全方位评价,重视收集与学生劳动相关数据,构建客观化的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帮助学生分析劳动中的得失,从而提高劳动教育评价的说服力。
5.5 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
高职院校主导的劳动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的力量,而且还要发挥社会与家庭的积极作用,形成多方的联络互动。家庭作为学生教育的初始环节,在劳动教育中必不可少,高职院校应当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传递劳动教育的基本理论,取得家長的支持与理解,鼓励家长引导学生在进行劳动实践。构建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工作,通过邀请劳动模范来校演讲,评选校园劳动之星或分享身边事迹等方式,树立学生参与劳动的好榜样。例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推出了劳动+育人模式,实施了“133”劳动教育工程。以培育劳模精神为主线和开展劳动创新活动为主线,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机制,一年级学生设置“爱劳动”主题实践课;
二年级学生开设“能劳动”社会教育实践活动;
三年级学生采用“要劳动”顶岗实习活动的实践方式。该院校还真正实现了劳动教育+家庭的融合,把劳动教育学风建设与家庭教育的家风相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假期参与勤工俭学活动,使得高职学生劳动教育不断赋能,提升了劳动教育的总体质量。
6 结论
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深刻把握劳动教育内涵,挖掘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元素,积极组织开展具有实践性、特色性和互动性劳动项目,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积极走进实践情境,达到自主提升劳动技能,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效果。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教育资源上、师资力量上和活动形式上给予充分保障,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组织评价活动,以促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淑莉.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1):139141.
[2]肖芬.“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0):3537.
[3]李永道.高职院校“知行融合式”劳动教育的归因分析及路径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5):6064.
[4]卜云.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01):7779.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劳动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8期)2016-11-05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谁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终身教育研究(2011年1期)201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