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波 钟文
以往官兵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都关注情绪和人格。发展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的成熟和完善也是影响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环境急剧变化,对人们的心理带来巨大冲击,很多年轻人出现生理和心理成长不同步的现象,心理发展普遍滞后。调研发现,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以及带来的价值观的混乱或缺失,在当代青年官兵中较为突出。需要帮助官兵尽早建立清晰的军人自我意识,成长为适应部队生活、能担起打赢未来战争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一、军人自我意识及其作用
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军人自我意识就是官兵把自己看作和体验为一名军人,能以军人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意识是人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人类高度进化的产物,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因而自我意识对人们精神面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作用。就官兵个体而言,军人自我意识越清晰,就越知道“我是谁”“我有什么价值”“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官兵行为有极大推动力。就官兵群体而言,一支部队的自我意识越清晰,广大官兵对这支队伍的历史更加了解和认同,就更加容易理解这支队伍一路从哪里走来,要向什么目标迈进,知道为何为战,更容易激发战斗精神。
自我意识是逐渐发展的,一般到了青年期,人们开始独立生活工作,开始思考很多复杂深刻的问题,需要回答自己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自我意识才逐渐发展成熟。由于这一阶段困难重重又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科恩形象地比喻:“青年初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样重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军队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对军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很多青年官兵就在这场自我意识成熟的革命中遇到了困难。
二、军人自我意识缺乏的表现——青年官兵的“空心病”
越早形成军人自我意识的官兵,越能更好地适应部队,反之则会带来很多问题。结合部队近年来一些违纪违法问题来看,相当一部分官兵还存在军人自我意识不足甚至缺失的问题。
(一)典型表现
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认为,自我意义感和价值观缺失会导致心理障碍,并把这种新型心理疾病称为“空心病”。从一些单位近些年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由于自我意识不足甚至缺乏而出现“空心化”的青年人日益增多,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又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只是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这就是自我意识不清和价值观混乱的典型表现。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没有动力,没有方向,内心没有特定想法,做什么都觉得没有意义,容易陷入自卑、焦虑甚至失去希望的迷茫状态,与其他人联系很少,社会支持系统单一。
(二)产生原因
造成官兵军人自我意识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入伍前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入伍后人际互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需引起注意。
1. 入伍前的社会和家庭教育问题。很多官兵入伍前是大学毕业生或在校生。当前中国社会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以分数衡量和选拔人才固然是目前最为公平的竞争方式,却给家庭教育带来深刻影响。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父母高度重视智力教育,为孩子设计了完美成长路径,丝毫不让孩子成长偏离“航向”。所以,很多“空心病”的孩子都是很优秀的孩子,家庭环境优越,父母对教育极其重视。父母与孩子交流的内容总是围绕着分数展开,情感的交流逐渐被忽略,而情感的产生恰恰来自丰富的生活体验。很多孩子就是在严密控制下孤独而忙碌地长大,缺少真实世界的体验,与真实世界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内心也越来越远。这些年轻人与现实、与他人脱离了联结,得不到来自外界丰富的反馈,自我意识就得不到足够的发展。这样的青年步入军营后,也容易表现出军人自我意识不足的“空心”状态。
2. 入伍后的人际互动问题。入伍后,年轻的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各有特点和优势,身处其中自然会产生各种比较。青年官兵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受文化水平、生活阅历和社会交往的限制,观察视野窄、接受信息量少、自我认识参照点小,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自我,容易出现各种偏差。有的官兵在优势方面容易自信甚至自负,对现实自我估计过高,把一时一处的领先泛化为全方位优秀。这种状态很不稳定,平时容易自满,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而有的官兵则更多体验到自己的劣势,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过大,容易自卑。这些状态交织在一起,就容易导致不知如何认识和衡量自己,自我整合出现混乱。
目前青年官兵的各种心理案例,大多数都体现出明显的“空心病”特征。解决之道就是帮助官兵在军营之中重新建立各种联结,使其真正认同这个环境和环境中的人,这正是军人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三、提升军人自我意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行动带来的改变是立竿见影的,军营的环境也更有利于行为的塑造。因此,军人首先要启动行为改变,提升自我效能。
(一)启动行为改变,提升自我效能
1. 专注体验当下,不断提升感知力。当人们全身心地投入某事,达到忘我状态时,能产生“心流”体验,带来强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各行各业很多高手或匠人,都善于和乐于体验工作过程的乐趣。如果能经常在工作时感受到“心流”状态,人们会喜欢并认为自己适合这项工作。因此,需要让官兵学会暂时不想特别遥远或抽象的问题,静下心来,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和工作本身。认真观察和感受每一点知识、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技能,而不是这些事情的结果。全身心投入会使人感到与工作融为一体,与世界产生深刻联结,自我效能得到极大提升,官兵会更加容易认同岗位和职业。
2. 遵循小步子原理,点滴积累自信。小步子原理,就是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让每一次的小成功,成为下一次改变的基础。军人自我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的自信逐步形成的。例如:每天坚持早起床几分钟、多做几个练习、多跑一圈等,总之稍微努力就能达到,只要做到就立即肯定自己。目标的实现可以使人清晰地感受到成长进步,被肯定又会强化这种感觉,日积月累会形成良好的军人作风,内化为军人自我意识。
(二)建立情感联结,扩展自我范围
1. 感知、接纳和表达情感。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是人的深层需要。很多“空心病”的年轻人正是由于缺少真实有效的社会互动,体验不到与他人的联结而陷入孤独。官兵需要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情绪情感和适当地表达自己,需要知道情绪是人类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信号,无好坏之分;
又是一种能量,积压久了会损害身心健康。要学会感知和接纳情绪,对自己有反省,对他人能共情,交谈中多表达情感、少作评价,让情绪情感自然正常地流动,自我体验范围就扩展了。
2. 共同完成困难任务。情感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情境,情境越紧张和剧烈,产生的情感越深刻,与谁一起完成的任务,对谁就会有这种深刻情感。官兵总是共同完成各种艰难任务,所以共同经历过生与死考验的战友情,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联结,也是军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所以,青年官兵一定要积极融入团队,与战友共同完成各种任务,逐步建立深厚的感情,不断深化军人自我体验,这必将进一步明晰军人自我意识。
(三)发展心智模式,理性认知自我
1. 改变防御型思维,树立正确价值观。在青年期理性认知自我的关键是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的任务是改变阻碍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各种防御型思维,主要包括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防御型思维是青年官兵在以往生活中形成的认知偏差,不利于军人形成理性的自我认知,要积极反省和克服,“吾日三省吾身”。在这个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科学合理的标准在学习和工作中指导行为,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军人自我意识。
2. 开展正向自我对话,建构人生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受外界教育的影响,但更是自身主动建构的结果。这是一个在原有知识经验、当前情境和与他人互动的基础上,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意义的过程。青年官兵要结合学习训练,经常反思,向自己提问,给自己解释,特别是不断开展正向自我对话,对遇到的困难或挫折进行正面的、积极的解释。在不断说服自己、不断给自己的行为合理解释的过程中,青年官兵人生的意义才会慢慢建构出来。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是困难的,有人甚至会感到激烈的内在冲突,但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的人生意义才会被深深认同,也才会成为稳固的军人自我意识。
猜你喜欢 军人空心官兵 地球是空心的吗?小学科学(学生版)(2021年10期)2021-11-05空心人四川文学(2020年10期)2020-02-06军人就该这个样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1期)2018-08-15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武警医学(2018年2期)2018-03-19四有军人歌军营文化天地(2017年6期)2017-06-28军人的自信军营文化天地(2017年5期)2017-06-15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军营文化天地(2017年12期)2017-03-01空心作文通讯·高中版(2017年12期)2017-02-06军人“四有”歌军营文化天地(2015年9期)2015-12-13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