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的发病原因与临床症状及有效防治方法

时间:2024-10-05 19:50:01 来源:网友投稿

张国虎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37

近几年生猪及相关制品,在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很多地区都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但养殖中很多疾病都会对养殖造成影响,比如猪蛔虫病,是生猪受到蛔虫寄生的一种线虫病,无论散养还是规模化养殖,都有较高的发生率,遭到疾病侵袭后,猪的正常发育严重受阻,使整个养殖效益显著降低。本文结合定远县当地养殖情况,分析养殖中蛔虫病的流行特点,针对如何更好的防治此疾病进行探讨,希望能将养殖效益显著提高,并为相关养殖者提供一定参考。

定远县的气候环境比较适合种养殖,尤其生猪养殖是当地的重要产业。在实际的养猪生产中,可能遭受蛔虫病等疾病侵袭。对于蛔虫病来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不仅有着较快的传染速度,其传播地域也比其他疾病广泛,同时也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如果有群体受到感染,会将大量蛔虫幼虫或虫卵不断向环境中排放,导致周边杂草、土壤,和养殖器具等遭受污染,其他健康生猪会遭到严重威胁。这种疾病可能反复发作,根除起来难度较大,根据相关文献调查发现,养猪场养殖时,此疾病发生率在17%以上,甚至最高可达到80%,单个个体患病产生的蛔虫数量在20~30条,受到感染后不仅可能发生营养不良,使自身体重不断下降,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死亡,导致养殖效益严重受损。所以对于养殖人员来说,养殖中需对此疾病给予高度重视,加强整体养殖管理,并做到科学饲喂,严密诊断和分析蛔虫病病情,按照表现的症状和检验结果,利用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防控,为整个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猪蛔虫病病原

蛔虫一般会在猪的小肠内进行寄生,这种寄生虫的颜色,大部分都为浅红或浅黄。和其他寄生虫相比,蛔虫的表面有着较厚的角质层。雄虫的长度一般在15~20cm,而雌虫的长度更长,平均在20~40cm。当有个体遭受寄生虫感染后,在猪的小肠内部,雌虫每天可产卵10~20万枚。当猪进行排便时,这些虫卵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如果外界环境比较适宜,一般在10天左右,这些虫卵即可出现感染性,比如在饲料上进行附着,随着猪食用饲料再次回到体内,当这些虫卵,再次侵入猪的身体后,就会逐渐通过孵化形成幼虫,这些幼虫被彻底孵化后,会随之进入到肺泡中,并在其中发育生长,幼虫生长成熟后,会再次经过食道而进入小肠。猪受到蛔虫病的侵袭,周期在60天左右,在体内寄生7~10个月左右,这些病虫就会排出体外。

二、流行病学与疾病症状

1、猪蛔虫病流行病学

蛔虫病和其他疾病相比,有着更为广泛的分布范围,而且流行起来速度较快,这种疾病的产生,大多数都因为在进行养殖时,没有对饲料管理等工作给予重视,最后导致有个体感染寄生虫。相比成年个体,月龄在3~5月左右的幼猪,更容易感染此类寄生虫,当幼猪遭受蛔虫病侵袭后,其自身涨速会逐渐变缓,症状比较严重时,个体很可能因为患病而死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蛔虫病寄生虫,有着比较旺盛的生命体,其具体成活一般只需通过基础的营养即可。而且此疾病病虫,有着超强的繁殖能力,每24小时,单只成虫产卵数,即可有10万枚左右。另外,虫卵在正常进行发育时,外界因素产生的影响较小,甚至无法影响其正常生长,所以病虫虫卵,一般有着很高的存活率。猪蛔虫病的虫卵,自身还具有一定粘附性,可以通过鞋靴,和粪虫等方式携带,并在整个猪群中快速传播。

2、猪蛔虫病发病症状

对蛔虫病症状进行分析,根据养殖的实际来看,一般月龄在3~6月的群体中,感染后所表现的症状最为明显。随着个体出现蛔虫病,当疾病已经发展7天左右时,此阶段的幼猪会逐渐出现轻微咳嗽现象,而此时体温也会逐渐上升,最高温度超过40℃,病情比较严重时,幼猪很可能会发生精神萎靡,且精神状况会日渐降低,猪的呼吸会加快,并出现体重下降、嗜睡的症状。部分幼猪个体,在发病后还可能存在黄疸、贫血,当感染蛔虫病后,身体的生长速度,也会逐渐变缓,个体的正常发育,遭受严重抑制,有极大的概率会成为僵猪。随着疾病发展和感染时间延长,病猪会体现出呼吸艰难,尤其在进行呼吸时,还会伴有呕吐和嘶哑状咳嗽。患病时间如果已经达到7~15天,此时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其机体情况会更加虚弱,在没有及时管控的情况下,最终会导致个体死亡,大于6月龄群体,相比月龄在3~6月的群体,在遭到蛔虫病感染后,机体中蛔虫的数量明显更少一些,同时因为猪群已超过6月龄,此时具有较好的营养状况,所以在遭受感染后,产生的症状也并不会过于显著。但蛔虫病侵染机体后,会影响猪的肠胃功能,会因为不同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病猪发生食欲不振和磨牙情况,自身生长也会逐渐变缓。对于成年猪来说,此群体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蛔虫感染现象,可凭借自身抵抗力减少,在遭到感染后,症状也不会过于明显,但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很可能会导致此类群体,成为疾病传染病原。如果体内存在大量病虫,遭到感染后自身肠道,很可能遭受病虫堵塞,最后产生酸痛症状,情况比较严重时,还可能使肠道出现破裂。此外,在病株的群体中,也有概率发生胆道蛔虫症状,这种症状表现,一般是在疾病初期出现体温上升和腹泻情况,同时伴有腹痛问题,在感染的6~8天左右时,很可能因为肠破裂致使死亡。

三、病理变化及剖检变化

1、猪蛔虫病病理变化

猪蛔虫发育的各个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病理症状。比如处于幼虫时期时,在猪的肝脏部位,猪蛔虫会使猪发生肝脏坏死或肝脏出血等情况,如果幼虫转移到肺部,可能因为蛔虫影响,导致生猪发生蛔虫性肺炎。对于蛔虫成虫来说,如果在小肠内部进行寄生,会对小肠粘膜产生一定刺激,并因为刺激作用,造成猪的腹部发生疼痛。随着蛔虫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蛔虫的大量聚集,会逐渐产生球状体,而这样的球状体在不断变大后,就可能导致病猪发生肠梗阻,还可能使小肠出现破裂,最后造成病毒死亡。很多蛔虫在侵入到胆囊后,如果数量过多还可能导致胆囊堵塞,并致使病猪产生黄疸等疾病症状。与疾病实际结合分析,成虫自身通常都携带一定毒素,猪的血管、中枢神经,会因为这些毒素,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导致个体发生神经性病症。另外,猪机体中寄生了成年蛔虫后,这些成虫会争夺猪的营养物质,在营养被大量吸取后,猪群的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产生营养不良问题,甚至会阻碍猪的发育,最后导致患病个体死亡。

2、病猪剖检变化

当生猪因蛔虫病而死亡后,在无菌的环境下,通过对其实施解剖,可清晰地发现,因为遭受蛔虫影响,猪小肠的黏膜部位,水肿和充血症状比较明显。针对猪肝脏部位进行分析,可发现在表面处,有很多出血点,具体大小如针尖,而且个别肝脏组织还可能存在坏死情况,通过病猪肝脏组织的横切,可发现有严重的脂肪变性症状,而且还存有大量虫道,这些虫道都因为蛔虫的游动所致。观察猪的肝脏部位,一般会表现为充血状且肿大严重,切开猪的肝脏后,发现有很多病虫,存在于肝脏内部。这些病虫的颜色,大多都为粉红,在形态表现上,一般中间部位比较粗壮,虫的两端部位为圆柱形。通过观察剖检变化,很多病死猪还具有肠道病变,有很多出血点出现在肠黏膜上。

四、猪蛔虫病防治

1、猪蛔虫病治疗

通过药物对蛔虫病进行治疗时,为了加强治疗效果,饲养者可在猪饲料中,加入30mg氟苯咪唑、10~20mg丙硫咪唑、10~20mg甲苯咪唑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中,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也有一定应用价值,这两种药物需交替进行应用,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的药物,这样能对疗效进行确保。具体进行干预时,可按照猪的每1kg体重,使用10mg阿苯达唑、0.3mg伊维菌素治疗,两种药物全部每天使用1次,持续治疗3天即可。另外,在药物的预防中,可使用盐酸左旋咪唑来加强预防效果,比如将10mg药物,加入到1kg饲料中,每天让猪食用1次,在喂养3天后即可见效。另外,也可使用多拉菌素、阿维菌素注射,采用此类药物时,要以猪体重为基础,对药物进行科学配比,确保药物能在猪体中发挥作用。一般在用药后,蛔虫就会排出到体外,此时养殖者将虫体清除即可,病猪产生的粪便,也要进行深埋处理,避免其他猪遭受感染。

2、猪蛔虫病预防

①加强生猪饲养管理

很多猪都有采食自己粪便的行为,尤其很多养殖者,并未重视养殖环境管理,猪舍卫生没有定期严格清理打扫,导致蛔虫病发生率显著上升。另外还有个别养殖户,没有为猪提供光照充足和干燥通风的环境,导致猪长期生活在卫生较差的环境内,致使患病率提高。实际进行养殖时,不但要重视全价配合饲料的供给,还要确保生存环境的适宜性,这样才能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求。在具体养殖中,养殖者面对每头猪,都要做到精心管理,提供安全卫生的饮水与饲料,产生的排泄物等杂物定期清除,并将消杀工作贯彻落实,把内部的病原微生物及时灭杀,避免引发蛔虫病感染。为了更好的预防蛔虫病,要按照猪的不同发育阶段,确保所用饲料,有均衡的营养,满足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对于怀孕和仔猪群体,可以将青绿饲料喂养量适当增加,这样能使其免疫力快速提高。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添加剂,也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确保猪的机体,能始终维持健康,只有这样在接种疫苗后,才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应答,加强自身抵御各类疾病的能力。猪群在转群前,待转圈舍要事先完成预温处理,保证待转圈舍和原来圈舍的环境一致,避免在转群后发生应激反应,降低蛔虫病的发生率。在进行转群前后,还可将维生素添加到饲料中,这样能缓解出现的应激反应。免疫接种前后,可将黄芪多糖与饲料混合,使猪免疫力得以提高,让疫苗产生的副反应快速缓解。

②生猪定期驱虫

在猪的养殖中,定期驱虫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减少蛔虫病的发生。在进行饲养管理时,猪舍也要定期做好驱虫和消杀处理,尤其在规模化养殖中,更应该重视场内的驱虫,避免因为管控不佳,导致猪群大范围患病。种公猪的驱虫,一般为每年2次。而种母猪驱虫,要在分娩的前10天开始进行,避免仔猪生出后受疾病感染。仔猪的驱虫,一般在断奶转群时展开。不过猪场从外界引进新猪,也要及时对其驱虫处理,只有经过彻底驱虫后,才能放入群内进行混养。一些空闲的猪舍,要做好全面消杀后才可转入新猪。另外仔猪在完成首次驱虫后,还要间隔30天左右,再次展开驱虫操作一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内无虫,为正常发育和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粪便无害化处理

猪的机体中,一般蛔虫会寄生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达到200天左右,然后才能通过粪便向体外排出。但实际养殖生产时,很多养殖者并未有较强的防范意识,生物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养殖场内肆意堆放饲料和各类用具,导致这些饲料和用具,遭受蛔虫卵污染,最后引发生猪出现蛔虫病。为了对此类疾病科学有效的预防,猪产生的粪便,通常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完成清理后进行集中消毒,并向指定地点进行运送,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将蛔虫卵彻底灭杀,这样能让蛔虫病发生风险显著降低。

④定期注射疫苗

在很多疾病的预防中疫苗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养殖人员在养殖期间需要按照猪的年龄以及体重等将疫苗接种安排做好。实际接种前需要事先了解养殖场的周边环境明确是否有疫情问题,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每头猪的健康情况以及疫苗注射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将台账建立起来以此确保疫苗接种工作足够完善。完成接种工作后需要全面观察猪的情况并进行实时跟踪,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严格监测其健康情况然后把接种记录仔细做好。整个疫苗监控都要严格做好,比如注射前要了解所用的疫苗是否有过期情况,如果过期需及时将其更换并销毁不能再对猪进行使用。除此之外还要对疫苗生产资质进行严格检查,了解资质是否齐全,保证使用的疫苗符合国家相关规格和标准以此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保证。

⑤怀孕母猪预防管理

日常养殖中需要将怀孕母猪管理作为重点,如果母猪遭受此类疾病感染就会在粪便排出时导致大量虫卵被在环境中,以此污染了养殖场的土壤和环境并对后代仔猪健康造成威胁,所以要全面加强母猪管理。母猪在怀孕中期需要对其用驱虫药物进行预防并在分娩前使用热肥皂水对待分娩母猪进行彻底清洗,然后在使用84消毒液和来苏尔进行消毒并将其移入到产房中待产,养殖者进入到产房时要做好消毒和洗澡清理,然后将指定的工作帽和鞋子以及服装换好后进行产房,避免产房中有外界的猪蛔虫卵被带入导致仔猪发病。母猪产生的粪便也要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把消毒处理工作做好,产房必须始终保持在干燥和干净的状态,以此将适合寄生虫虫卵生存的环境消除,这样可将疾病发生概率降低。此外还要做好紧急预防,如果出现了猪蛔虫病必须及时分群隔离饲养,减少健康猪受到疾病的威胁,健康猪以及病猪需要分别进行预防投药和药物治疗。如果猪场以往出现过蛔虫病后期每年都要开展2次以上的驱虫处理。空闲猪舍使用火焰或生石灰进行消毒,以此彻底灭杀存在的猪蛔虫卵并降低疾病发生率。

总而言之,在生猪养殖中,蛔虫病是一种有着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不但会严重危害猪的机体健康,还可能对猪的增重和发育造成影响,使饲料转化率降低,并影响整体养殖效益。另外发病个体会随时将蛔虫幼虫或虫卵排放到外界,这样就会对其他健康动物产生威胁。因此,饲养者进行养殖时,需充分掌握如何来诊断蛔虫病,了解此类疾病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只有对此类疾病做到清晰了解,才能制定出相应的防控对策,营造出更加安全舒适和卫生的环境,让猪能够更加健康地生长,使整个养殖效益提高,推动养猪产业实现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233295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炉桥畜牧兽医站)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虫卵 捻转血矛线虫虫卵体外培养观察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1年6期)2021-12-27鸡蛔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3期)2021-07-21猪蛔虫病继发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6年7期)2017-02-08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湖南畜牧兽医(2016年1期)2016-06-05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晚晴(2016年5期)2016-05-14基于MATLAB的虫卵识别方法研究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3年2期)2013-07-04

推荐访问:蛔虫病 发病 症状

版权所有:天豪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豪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豪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36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