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恩格斯原典考察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的互动关系

时间:2024-10-06 17:50:02 来源:网友投稿

◆ 彭曼丽 杨虹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的中国,如何规避资本主义科技发展弊端、走出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重大现实问题。《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研究——基于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视角》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战略历史景深来回答这一问题的力作。通过对该著作的评述,考察了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阐释作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和主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资本逻辑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二者结构化互动产生的影响。该思想是指导当今社会扬弃资本逻辑主导下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通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任何思想都有其形成、发展、深化的过程。在对技术、技术创新、资本、资本逻辑、结构化等核心概念界定后,著作详尽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创新和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形成、发展、深化的历史脉络,总结出该思想的重要观点。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创新和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创新和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敏锐地把握新技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明其所处社会发展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思想创新以破解社会危机、改善工人生活状况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技术创新和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诞生于工业革命期间,此时资本逐利逻辑日渐主导并统治社会,技术创新沦为资本逐利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不仅没有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反而使工人生活愈加贫困,各种社会危机频发。为找到改善现状可能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指南,马克思、恩格斯博览群书,积极参与学术思想交流以及政治实践活动,对当时的学术理论和政治主张有全面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从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了解到资本增殖的秘密是在直接生产的劳动过程;
从政治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危机是否不可避免的争论中了解到逐利逻辑是导致社会产品供大于求、引发危机的真实原因;
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中了解到资本家受逐利逻辑驱动而进行残暴的资本原始积累且持续剥削压迫雇佣工人的历史资料。马克思、恩格斯从对既有理论的批判中吸取了大量思想养分,剔除其中维护资本家的庸俗成分和缺乏现实基础的空想内容,为他们科学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对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形成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的雏形阶段。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初步探索了机器、私有制、资本积累的相互作用机制。第二阶段是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的形成阶段。从《神圣家族》到《共产党宣言》,马克思通过论战式概述和纲领性阐述,概括分析了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历史过程、内在机制、固有矛盾、发展趋势等问题。第三阶段是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理论的成熟与完善阶段。从《伦敦笔记》到《资本论》,再到《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其中,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思想成熟的标志是《资本论》。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深入阐明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资本主义总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逻辑运动的内在规律、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作用机制以及负面效应,提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超越资本逐利逻辑的基本路径。

这种对思想形成发展过程的历史分析,有利于读者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的主要观点,同时为其当代价值提供翔实的文本依据,使得研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在详尽收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思想的原典内容之后,著作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原理。其中,技术创新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将技艺首次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和测量器。资本逻辑是资本运动的内在秩序和规律,表征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运动方式,是剥削性生产关系的物化表现。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就是指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为一个整体的机制、过程及表现状态。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则是指在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逐渐结构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中,二者之间是彼此联系、彼此作用的机制、状态及形式。

第一,技术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和测量器。以蒸汽机和电器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大机器生产方式和新的资产阶级,引起资产阶级革命,变革旧的手工生产方式和封建生产关系,巩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剥削统治地位。同时,资本原始积累极大地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和转变的时间。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生产方式产生逐利的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并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本逻辑的结构化互动。

第二,技术创新和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呈一体化。技术创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本增殖、资本周转、剥削和压迫工人等方面不断强化资本逻辑的扩张及统治。逐利逻辑的驱使,不仅会鼓励资本家及其企业将科学技术成果积极应用于生产过程,促使大范围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扩散和转移,为企业开展新的技术创新活动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无休止地追逐剩余价值的动机和目的,推动着机器、工艺、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创新同资本逻辑不断耦合互动,紧密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三,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产生双重影响。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孕育更高级社会形态的新要素和新关系、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人的发展等方面积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但是,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也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不可避免的社会危机,比如周期性经济危机、生态环境破坏、贫富两极分化、拜金主义盛行、消费主义风行、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工人身心健康饱受摧残等。

第四,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自身矛盾导致作为二者根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过程是二者共谋互动的过程,也是二者矛盾反制的过程。资本逻辑会阻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也会限制资本逻辑。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新的生产方式所替代的本质根源。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创造发达的生产力、实现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占有并保持普遍财富、为劳动成为自由自觉自主的实践活动提供物质基础条件。扬弃资本逻辑必须铲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构整个制度体系,建立一个联合共同体,科学理性地组织生产。

新时代呼唤科学理论。在著作下篇,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深入探究当前国际形势的根本成因以增强人们的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人们在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科技发展所带来挑战的定力和能力。

第一,有助于探索技术创新对社会矛盾破解途径。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探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成因。我国的发展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上百年甚至更长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发生深刻变化。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日渐衰微,新兴力量逐渐崛起,人类文明中心和科技中心发生转移,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当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有理、有利、有节地利用资本逻辑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创造更多物质精神财富。具体到我国,一方面要保持足够的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发展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另一方面,要同友好国家加强对话协商、交流互鉴、互信合作,携手共建、共创、共享安全、共赢、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有助于强化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发展格局变化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与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稳定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在外援的帮助下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形成中国自主自强的工业化体系、畅通国内经济发展大循环、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定。第二阶段(1978—2020年),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现有内循环产业链基础上,形成了一条新的、初步融入全球化分工的国际产业链,原来相对封闭的内循环发展格局转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辅之以国际循环的发展格局。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后较长时间内),面对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内在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部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三,有助于明确技术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指引。探索科技创新驱动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机理机制与可行路径,为揭示新时代提升利用、驾驭资本能力,助力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行性路径提供指导。新发展格局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国内主要矛盾变化、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能力而作出的战略抉择。科技创新驱动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机理机制如下:依靠科技创新创造和满足新需求,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动脉;
疏通经济循环堵点,连接断点,缩短循环周期;
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确保双循环畅通;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在科技创新驱动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可行路径方面,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第四,有助于丰富技术创新对资本逻辑的具体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为指导,提升新时代利用、驾驭资本能力,助力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资本、资本逻辑是两个历史性概念,在不同社会形态,资本有其不同的物质躯壳,反映不同社会关系本质,资本周转循环的方式和过程也不一样。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决定了我国要逐步摆脱不发达生产力状况、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利用和驾驭资本逻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公有资本借鉴资本逻辑的循环周转运动规律,加快周转速度,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保障公有资产的增值、升值;
另一方面,利用非公有资本逻辑运动规律和竞争机制,刺激技术创新、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同时,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利用和驾驭资本逻辑建设社会主义。面对资本逻辑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带来的诸如资本无序扩张与垄断、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价值观扭曲、新的异化制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驾驭资本逻辑,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化恩格斯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逻辑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21年11期)2021-12-05创新的逻辑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7期)2021-08-14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21年4期)2021-04-19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湘潮(上半月)(2019年6期)2019-05-22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计算机工程(2015年8期)2015-07-03

推荐访问:恩格斯 马克思 互动关系

版权所有:天豪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豪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豪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36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