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玩数学:大班数学思维提升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10-12 18: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泰幼儿园 金燕子

本文针对当前数学内容选择、开展形式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惠”玩生活、“汇”玩主题、“慧”玩游戏、“会”玩路径、“荟”玩评价等“HUI”玩数学措施,以兴趣为出发点、主题为内容、游戏为手段,通过连环路径及多元评价,多个维度引导幼儿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推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3—6 岁幼儿正处于逻辑思维萌芽及初步发展时期,这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且数学思维又是一种幼儿终身受益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把握真实的、蕴含在生活环节和各类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及数学教育契机”,即让幼儿的生活“数学化”,启发幼儿在参与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应用数学。但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数学内容选择盲目随意,无法契合幼儿数学兴趣。教师缺乏捕捉幼儿学习数学经验的敏感性,致使选择的内容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经验水平,从而错失有效提供数学学习的契机,致使幼儿没有兴趣继续或深度开展数学学习。

问题二:数学活动的形式机械枯燥,无法满足幼儿发展需求。数学活动的形式存在高控现象,提供的操作材料高结构、单一化。特别是数学操作区中,材料指向一种操作,缺乏趣味性,幼儿被动操作,这不仅难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还无法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问题三:数学探究的过程零散死板,无法助推幼儿持续学习。部分教师缺乏对幼儿已有数学经验的观察与分析,过度依赖教材资料,教学与玩法单一死板,限制了幼儿学习自主性的发挥,难以有效推进数学探究活动的持续开展。

“HUI”玩数学立足于儿童视角,旨在通过多个角度诠释“HUI”玩,高效推进幼儿数学活动。“HUI”即“惠、汇、慧、会、荟”,其中“惠”玩生活,指向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即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
“汇”玩主题,指向数学核心经验内容的发现与实施;
“慧”玩游戏,指向数学游戏条件的创设与活动组织;
“会”玩路径,指向数学活动的持续有效推进;
“荟”玩评价,即以多元的评价支持,助力幼儿不断推进数学思维的运用。笔者从多个维度,以兴趣捕捉、经验铺垫、支架助推、多元评价等引导幼儿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意义,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推动大班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学思维是用数学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活动中的契机,基于幼儿已有数学经验把握时机让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实践,提升数学思维。

(一)“惠”玩生活: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喜欢数学

1.于生活活动中多途径发现数学。

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参与等发现生活的数学,激发探究欲望,自主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一日生活情境中了解数学。如,在入园环节,通过记录日期、温度、天气预报,了解时间、气温的变化;
饮水环节,通过取放水杯,认识行与列,了解序数的意义;
就餐结束时,分类摆放餐盘,学习分类、归纳,感知物体属性等,由此感知到数学的乐趣。

2.于生活活动中多方式比较数学。

比较是常见的数学活动,幼儿能够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数学比较的有趣,使其自发开展多种方式的比较活动,通过亲身感受,感知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比力量、比数量、比大小,借助对大小的区分,比较量的多与少、比较事物的各种属性,体验比较的快乐。例如,在离园时,幼儿想比一比谁物品整理得最快,于是一场“比赛谁更快”离园游戏便拉开了帷幕,大家一边数数一边穿衣服,看一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穿戴整齐。结束后,圆圆说:“我比小北快4 秒”,晨晨说:“我和小可一样快”。

3.于生活活动中多维度接触数学。

教师要引导幼儿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多维度了解数学,提升数学探究的体验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概括数学经验、解决数学疑问,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乐趣。如,在一次游园时,晨晨抱着一棵树说:“这棵树好粗喔,我都抱不过来!”其他小伙伴都去帮忙。教师则引导其他幼儿:“谁还想抱一抱这棵树呢,大家有没有见过比这棵还粗壮的树呢?”孩子们纷纷去体验“抱树”并分享感受。一次“抱树”游戏,引发了幼儿对园内植物数量、外形特征、空间位置等多个维度的探究兴趣,从而开展各种自主探索活动。

(二)“汇”玩主题:以主题教学为链接,汇集核心经验

主题教学下的数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基础,结合主题活动中的数学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目标、组织实施活动。数学认知是幼儿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对计数、分类、图形、方位、空间等形成更进一步的认知。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把已有经验作为新经验的生长点,用已有的认知能力去同化新的数学经验,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数学认知结构,促使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1.“手绘地图”,发展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对于大班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主题活动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通过亲身探究实践与分享,理解数学的意义,学习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例如,在《我认识的地图》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地图对比和多次多角度实地观察,亲手绘制幼儿园地图,把三维立体空间概括成二维的平面,加深了对各场域空间方位的整体感知,获得表征空间方位的经验。而且,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更多的地图,通过经验的迁移与运用,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地图。如,在了解人体内部构造后绘出弯弯曲曲“人体地图”,根据日常观察画出“家庭地图”、交织的地换轨道图等。

2.层级分类,提升分类思维。

分类能力即幼儿对集合进行区分的过程,教师应发掘主题活动中各种分类核心经验内容,通过自主操作与讨论,帮助幼儿建立与提升分类的思维经验。

例如,在《坐上大巴士》教学活动中,在观察乘客的性别、年龄、衣着、外貌特征等维度的基础上,幼儿通过“大巴士怎么坐”的操作活动,自主按层级分类,出现了按大人小孩分座位;
戴眼镜与不戴眼镜分座位、男女分座等不同的分类方法,由此锻炼并提升自身的数学分类思维。

3.串珠游戏,培养建模思想。

教师要善于发现与引导幼儿学习并运用建模的思维,帮助幼儿从实际问题与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如透过材料的颜色或形状等外显特征发现内在的基本数学结构,便于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迁移运用。

例如,在《彩串门帘》数学活动中,幼儿从随机摆放彩珠到依次按不同规律排序摆放颜色不同的图片。从无模式到识别模式、复制模式,再到扩展模式,从不断地重复双元素模式,发展到三元素、四元素模式,在重复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通过回顾反思、分享交流,提升建模思维及能力。

(三)“慧”玩游戏:以游戏操作为手段,提升思维

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连接游戏中的数学元素,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帮助幼儿重塑经验,不断生发新的探究。

1.“链”自主游戏:个性创造,趣玩探究。

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如低结构的积木、各种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等,创设支持性的环境,如创设利于探究的活动场所,提供长短、粗细、曲直异同的树枝,尺子、天平秤、笔等探究记录工具,以支持数学探究活动的实施。

教师还应将数学经验充分融入区域游戏当中,使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成为具体的游戏情境,发挥不同区域的教学价值,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如,将数学整合到益智、建构、音乐、角色游戏小超市等区域,投放接龙、拼图、乐器、价格图示等材料,供幼儿观察比较、推理判断,通过记录、统计等积累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游戏活动的经验。

2.“链”游戏交流:多元表达,续写探究。

教师要利用游戏分享,让幼儿通过多元表达交流游戏并提取数学问题,以讨论形成思维碰撞,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促进探究、表达等能力的综合性提升。

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自主设计了“我的一天”活动,三名幼儿分享了游戏内容,一幼儿用多格漫画呈现了六项生活活动,另一幼儿以流程图呈现三个游戏,还有一幼儿介绍了游戏过程。最后通过讨论将所有活动整合,按序排列一天的九个活动,这不但厘清了顺序,还运用了数的运算经验。

3.“链”规则游戏:抓住契机,推动探究。

教师要利用合理的数学游戏设计情境和规则,抓住幼儿兴趣点,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全面、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抓住契机将数学元素灵活地融入数学游戏。如,利用“玩转六一”主题游园会,使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幼儿通过共同讨论,以投票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学游戏,在统计票数中比较量的多少,并探讨游戏场地安排、材料数量、玩法及规则设定等。这有效提高了幼儿以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能力。

(四)“会”玩路径:以连环推进为路径,动态支架

1.“四连环”路径支持,给予充分的自主与探究。

幼儿围绕一个探究点,通过持续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数学核心经验。如,在一次关于“超级游戏跳舞机”的游戏设计中,幼儿通过“规划—讨论—分享—复盘”四步连环路径,在完成游戏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具体如下:

(1)一张规划图:在数学游戏前,幼儿先制定好规划图,为后续推进做准备。通过自主表征,明确游戏导向和计划,即我和谁一起玩?我需要的数学游戏材料?我是怎么玩的?

(2)一场圆桌会:小组分享中探索新方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存在计划不合理、变故频发、分组不合作等问题,于是进行小组圆桌会,探索新的游戏方法。在“超级游戏跳舞机”游戏后,幼儿进行了复盘,将游戏从箭头指标升级到图形指标,游戏难度也逐渐加大。

(3)一份分享单:集体分享中构建新经验。小组商讨过后,组内成员借助分享单表征分享新升级的游戏。幼儿自由表达游戏历程,在反思、整合、借鉴他人经验中重构经验,提升了游戏水平。

(4)一次复盘赛:实践体验中调整思考。分享后,幼儿决定进行一次复盘赛并升级游戏,增设了两个游戏卡位,一个依旧用箭头指标,在上下左右基础上增设四个斜方向指标;
另一个增设了图标指标、爱心及三角形圆形等图形。

2.动态性捕捉策略,提供可视与可操作支架。

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发展的瞬间,了解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变化。特别是当幼儿遇到缺乏支持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供支架,通过具体形象的材料和可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在旧经验基础上建立衔接支架、迁移内化新经验,解决学习困难。

(五)“荟”玩提升:以多元评价为支撑,发展思维

多元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的有效支撑,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完整的数学经验,使模糊的数学经验逐渐清晰,在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1.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主体要多元,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评价需结合在一起,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全面性,增强幼儿的自主评价意识,让幼儿能够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及时调整和优化。

例如,在“数学可以这样玩”活动中,除了教师和幼儿的评价之外,我们还以“家庭任务单”的形式邀请家长加入,对幼儿分类整理进行调查、记录、评价,帮助幼儿养成分类整理的好习惯。

2.评价途径多元。

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学习成果评价为辅。同时,运用图标记录、图画记录及摄像等多媒体评价方式,直观呈现评价内容,最大限度提高幼儿评价的参与性。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幼儿来讲,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得多。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有趣的环境,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活动中的契机,基于幼儿已有数学经验,让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实践,培养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经验游戏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5期)2022-06-05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经验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19年6期)2019-03-14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探究式学习在国外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数独游戏初中生学习·低(2016年10期)2016-11-25疯狂的游戏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爆笑游戏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8期)2016-08-08

推荐访问:数学 大班 思维

版权所有:天豪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豪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豪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36114号-1